- ·上一篇文章:邓云峰教授(邓云锋简介)
- ·下一篇文章:安徽省考试院新闻发布会(安徽省联考报名时间)
如何保障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如何才能为就业做好充足准备-)
2021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909万人,再创新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保障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据了解,受COVID-19疫情等多方面影响,今年高校就业季形势不容乐观。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是“六稳”“六保”之首。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和人大代表的热门话题。
多位代表表示,随着近千万大学生涌入就业市场,高校、教育部门、用人单位正在努力不断拓展资源,指导就业工作,保障大学生就业。大学生也应该提前做好各项准备,以最佳状态迎接走进社会的“第一课”。
就业季交织且漫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将超过1100万人。据了解,这一目标与2019年一致,比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以上”的目标多200万。
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到大学、2020年874万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尚未结束时,2021年909万求职者已经进入就业市场。从去年到今年,大学生就业季交织且漫长。
在国务院新闻办不久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表示,2020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将达到90%以上,比预期的要好。但谈及今年的就业形势,他表示:“此外,还有不少往届毕业生失业在找工作。随着国内外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今年促进就业的任务更加繁重。””。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健表示:“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届毕业生寻求就业机会就业和留学归国人员,实际需要就业的人数预计将超过1000万人。”
陆健指出,我国仍面临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转型升级、国际战略博弈等重大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仍需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不断拓展政策阵地、开拓市场阵地。优化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就业困难群体。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去年,南通大学本科生年终就业率达96.32%研究生就业率97.4%。
他认为,今年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向好,大学生就业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定。但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就业形势仍然比较复杂,面临不少挑战。
史卫东分析,时至今日,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毕业生找工作难,用人单位招工难。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制造业和服务业招到普通工人却很困难。技术人才短缺。
“此外,疫情影响复杂多变,国际疫情仍在蔓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也较大,给就业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今年的毕业生。”石卫东说道。
多方齐心协力帮助大学生就业
一年来,陆健欣喜地看到,他的一项就业建议得到了落实。
去年5月,陆健提出“后疫情时代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一年来,该提案经教育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组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门审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一年来,陆健看到了有关部门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所做的努力。
教育部联合9家社会招聘机构针对全国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启动“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提供24小时、365天的网上就业服务。累计提供岗位信息超过1400万条。教育部联合行业部门、地方政府、重点企业联合举办40场专场招聘活动,累计提供岗位信息超过500万条。
“这些建议得到了教育部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迅速响应,出台了一系列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高校毕业生就业2020年全国总体平稳,好于预期。”陆健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
一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陆健所在的南京大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就业成绩单”。南京大学2020届毕业生8161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171人,硕士研究生4160人,博士研究生830人。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8.8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90%,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9.04%,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7.71%。
只有多方齐心协力,才能形成合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表示:“从我的观察来看,一年来,出台了很多措施,国家到地方各级促进大学生就业。”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20年,公共部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约300万个。“三支一扶”和地方补充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4万人,大学生创业人数达到82万人。2019年增长了11%。
李健说,现在,很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教师、科研助理、基层项目等也都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这几年,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委员开会的热门话题,大家都在呼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就业。”李健说道。
对于高校代表委员来说,就业也成为他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史卫东表示,为了实现精准对接,南通大学去年多次组织毕业生与知名优秀企业参加“点对点”面试、签约。
“这样,用人单位‘小规模、多批次’引进,毕业生‘点对点’带出,两者结合,不仅牢牢把握了用人单位的要求。校园疫情防控,也有力促进了就业供需的精准对接。””施卫东介绍,同时,学校还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档案,采取“一对一”方式,实行“终身政策”,加大对高年级学生的支持力度。心理压力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疫情严重学生等,着力对偏远地区学生等研究生群体给予支持。
用“新”打破就业困境
找工作难是一个老话题,但现在,许多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赋予了招聘市场新的活力。
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支持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便捷在线办公、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等15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无人经济、共享。经济学等新领域引起了大学生的广泛关注。
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院发布的《数字文化产业就业研究报告》显示,数字文化产业中游戏、电子竞技、直播、网络文学四大典型领域的从业人数合计为约3000万人,其中约1145人是全职员工。成千上万的人。未来,数字文化产业有望成为促进就业增长非常重要的因素。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丽也有这样的经历。她发现,疫情期间,新经济成为亮点。绝大多数线上企业,特别是互联网经济、云服务等新业态发展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拓展了发展空间,为全社会应对疫情创造了新机遇。模式和新业态。
稳定就业离不开良好的就业环境和社会氛围。
2020年底,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国2021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通知。指出,针对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强制三方签约”等问题,要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率先扭转“只考名校”、“只考学历”的用人导向。不得以毕业院校、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等作为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的限制。具备条件,形成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用人氛围。
“作为高职领域的人大代表,我也呼吁全社会消除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歧视。”郑亚丽希望政府重点关注高职毕业生就业保障,为留在当地城市就业的高职毕业生提供更多支持。平等对待本科生的就业支持政策,应出台和完善相关专项立法,制定更加便捷有效的就业宏观政策,特别是高职毕业生就业保障支持政策。
就业是一个宏观话题,但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就业是走向社会的第一道坎,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代表和委员建议,只有稳定心态,才能为拿到理想的“offer”奠定基础。
李健表示,从历史发展来看,危机往往蕴藏着巨大机遇。就业就是选择未来发展的方向。大学生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而要选择有发展前景的行业。“疫情只是突发事件,同学们要坚定对未来的信心,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李健说。
相关文章:
第1篇 最优选择算法(最优选择定律) 作者:admin
作为行测考试中必考题型,并且题量较多的定义判断,很多考生做起来非常“痛苦”,因为大量的练习未必能够保证正确率的提高,究其原因——过分“较真儿”。现在的题目经常出现无法找到“正确”答案或者多个“正确”答案的情况,于是很多考生就会“佛系”选择——随便选。以此得出的答案,正确率可想而知。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针对怎样避免“较真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实际很简答——选择
第2篇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官是怎么安排的(安徽公务员面试考什么) 作者:admin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场如何表现才能更受考官青睐呢?本文,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将为大家讲一讲面试考场考官最欣赏的考生类型,马上参加面试的你可以参考下!一、气场强气场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包含着装、眼神、举止、情绪状态、表达流畅度、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等等。气场影响因素很多,如着装、表情等。而考官最看重的,是心态。心态会影响语言表达,影响到考生能否和考官自
第3篇 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题(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答案) 作者:admin
多做真题,善于总结在学习完笔试课程中的方法精讲、强化提升、真题实战等内容后,同学们就要坚持每天做题,尤其是历年国考的真题,能帮助同学们了解国考的命题趋势和各类常考题型,方便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分清侧重点,有的放矢。像是近五年,在行测言语模块的片段阅读部分,中心理解题的占比最多,其解题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4篇 公务员考试 结构化面试(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作者:admin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不学礼无以立”事关礼仪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往往在面试考试过程当中我们的考生就会认为只要将自己的内容答好就可以了,俗不知礼仪才是面试环节当中的第一块敲门砖,因为当考生走进考场的第一时间,每
第5篇 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答案(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 作者:admin
在202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是最基础的题型,相对而言得分也不算什么难事。但往往同学在归纳概括能够找到要点之后,发现要点不仅找完,而且也是按照材料表述内容作答的,但就是无法拿高分甚至满分,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条理上还不够清晰。一、条理清晰是归纳概括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国考还是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