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明抢暗盗的意思(抢夺盗窃罪的概念与区别)
- ·下一篇文章:告别,不是遗忘汪国真(告别议论文分论点)
新华社瞭望周刊社(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社长)
海外招才“功夫”在国内
2009年第1期
文/林蔚
据悉,一个名为“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近日已获中央批准。按这个计划,中央层面从2008年开始,将用5~10年时间,建立40~5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
毫无疑问,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各国经济形势相继告急的背景下,这个信息相当地令人振奋。首先是为全球为数众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萎缩,而我们却有足够的能力“扩张”而充满自豪感,同时,更为历史终于给了中国一次绝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抄底”机会、而中央决策层准确把握住并及时“出手”而感到 由衷欣慰。
据有关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121万余出国留学人员中,有二十多万学成后留在了海外工作,其中45岁以下、具有助理教授或相当职务以上的有6.7万人,就职于国际知名企业、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务以上的高层次人才也达1.5万人之多。说实话,笔者很理解他们的选择。“人往高处走”是人之常情,哪怕仅仅是为了高得多的收入和好得多的生活待遇留在国外,也非常正常非常合理。
但2008年“地势”已开始发生改变。就在十多天前,上海海外招聘团到纽约后,吸引了近千名来自华尔街的华人金融业精英排队等候几分钟的面谈机会,回国时竟运回了300斤简历!虽然目前海外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与金融人才的处境有所不同,危机中优势凸显、发展势头向好的中国正在成为所有海外高层次人才心目中一个新的“高处”却是毋庸置疑的。
正因为如此,笔者相信,中央启动的此“千人计划”当在海外高层次人才中引起强烈反响和积极响应。不出意料,未来几年将会有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的科技领军人才回国建功立业。
不过,在乐观的预期面前,也有两点值得担心。其一,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后是不是能在国内的“土壤”里扎根、开花、结果?其二,如何防止像上海交大“汉芯”造假者陈进之流伪高层次人才混进来给国家造成损失?
因此,依笔者之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大“出海”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固然重要,但还需好好在国内把有关“工夫”下足。比如,尽快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措施,不仅给人才们提供足够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还尽可能营造宽容他们可能已有些“西化”的个性、习惯,甚至是“古怪”的环境;比如,利用互联网及一切可能的手段对目标人群及背景进行调研,建立人才信息库及甄别系统,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真人才留得下来干得成事,而假人才钻不到空子混不进来。
消费券难当拉动消费重任
2009年第1期
文/尚前名
先有东莞的“特别红包”,后有成都的“消费券”,两地政府旨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行为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反响,叫好和质疑者皆大有人在。
叫好者认为,从济贫救苦的角度看,这一举措算得上是雪中送炭,值得肯定。就事论事,想到了贫困人群比没有想到强。哪怕只发1元也比仅仅想到而没有行动更好。而对质疑者来说,其质疑的对象也并非是发券行为本身,毕竟,政府给困难群众发券购物,怎么说也是件好事。他们所质疑的是此举是否真有“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功效。
从对象的局限性看,发放消费券难以真正起到拉动消费的作用。以成都为例,发放对象总体而言都属于生活困难群众。与政策的设计者所料想的相反,此类群众在收到消费券后很难出现政府发放1元,“受益人”消费3元的举动。现实的情况则是困难群众拿到100元消费券后,更多会花在生活必需品上。据最新报道,拿到消费券的老百姓大多购买了米、面、油等商品,这些本就是日常生活雷打不动的基本消费。由此,意味着消费并没有被拉动多少,只是让困难群众多了100元的存款。
显然,政策的设计者考虑到了这个因素,于是有了消费券使用的“双规”限定: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商店消费。质疑者认为,这非但无济于事,反而有可能添了弊端。乍看未免太像政府和零售店联合促销。或者,只有日用品零售店以及相关行业受益,对其他行业会不公平。此外,如何保证将消费券发放到真正需要的对象手中,也是对政策执行者的一大考验。
再看,如果是人人有份的发放消费券,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为,受政府收入的约束,此种政策本身不是一个可持续性的政策。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如果刨去众多的投资项目,能用于发放消费券的资金十分有限。退一步讲,即使政府财力相当雄厚,消费券也产生不了“乘数效果”。因为,消费券政策是一次性的短期效应,没有后续的投资和资金,很难形成消费—投资—生产—收入—再消费的循环,不能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标。
当然,仅就政府补助角度而言,对困难群众发放消费券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这既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责任所系,也是政府财税向困难群体倾斜的一种具体表现。
不过,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特别红包”还是“消费券”,都是政府拿财政收入补助困难群体的措施,只是“送温暖”工程的一种新样式。对“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效果还是有限。
[1][2][3][4][5][6][7][8][9][10] ... 下一页 >>
相关文章:
第1篇 最优选择算法(最优选择定律) 作者:admin
作为行测考试中必考题型,并且题量较多的定义判断,很多考生做起来非常“痛苦”,因为大量的练习未必能够保证正确率的提高,究其原因——过分“较真儿”。现在的题目经常出现无法找到“正确”答案或者多个“正确”答案的情况,于是很多考生就会“佛系”选择——随便选。以此得出的答案,正确率可想而知。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针对怎样避免“较真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实际很简答——选择
第2篇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官是怎么安排的(安徽公务员面试考什么) 作者:admin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场如何表现才能更受考官青睐呢?本文,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将为大家讲一讲面试考场考官最欣赏的考生类型,马上参加面试的你可以参考下!一、气场强气场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包含着装、眼神、举止、情绪状态、表达流畅度、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等等。气场影响因素很多,如着装、表情等。而考官最看重的,是心态。心态会影响语言表达,影响到考生能否和考官自
第3篇 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题(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答案) 作者:admin
多做真题,善于总结在学习完笔试课程中的方法精讲、强化提升、真题实战等内容后,同学们就要坚持每天做题,尤其是历年国考的真题,能帮助同学们了解国考的命题趋势和各类常考题型,方便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分清侧重点,有的放矢。像是近五年,在行测言语模块的片段阅读部分,中心理解题的占比最多,其解题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4篇 公务员考试 结构化面试(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作者:admin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不学礼无以立”事关礼仪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往往在面试考试过程当中我们的考生就会认为只要将自己的内容答好就可以了,俗不知礼仪才是面试环节当中的第一块敲门砖,因为当考生走进考场的第一时间,每
第5篇 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答案(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 作者:admin
在202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是最基础的题型,相对而言得分也不算什么难事。但往往同学在归纳概括能够找到要点之后,发现要点不仅找完,而且也是按照材料表述内容作答的,但就是无法拿高分甚至满分,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条理上还不够清晰。一、条理清晰是归纳概括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国考还是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