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招考信息 > 公务员招考

    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区别(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5 20:50:08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各位考生提供申论热点《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帮助考生丰富热点话题知识,剖析答题技巧。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一、理论政策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十八大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十九大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更新,“文化建设是灵魂”,已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必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幻、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新时期,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无疑将文化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表明了党中央对文化繁荣发展的高度重视。

    (一)问题表现

    1.精品力作较少,传播能力较弱。

    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

    2.西化现象严重。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交流的国际化,如今国内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化现象十分严重,而忽视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以西方的文火样式作为标准,把西方文化对文化的各种各样的理念引进来,用这些理念来讲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原因分析

    1.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重视数量忽视质量,资本短视效应凸显;

    2.忽视对中国元素的深入挖掘;

    3.缺少文化自信,盲目崇拜西方文化。

    (三)影响分析

    1.满足观众对于高水平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整体素质;

    2.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3.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繁荣与发展,从而增强我国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4.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加强相互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四)提出对策

    1.文化走出去要注重“互联网+中国元素”;

    2.文化可以借鉴,吸收被人文化的长处,但必须坚守主体意识;

    3.积极探索建立诸如海外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中心之类的中外教育或文化交流机构及渠道;

    4.国家支持落实到实处;

    5.打造内容品牌;

    6.打造文化龙头企业,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二、热点案例

    案例1:影视作品在海外渐成气候

    经过中国电影人和电视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影视作品在“走出去”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5年至今,电影《天将雄师》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步热映,覆盖了亚洲、北美、南美、欧洲等地;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亚洲、欧洲、北美、澳洲共9个国家57个城市的89家主流影院上映;《拆弹专家》《非凡任务》《悟空传》等电影也相继在海外发行。国产主旋律大片《战狼2》也蜚声海外,在国际上的票房表现不俗。不仅在电影作品方面输出国外,在院线方面,万达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美国的AMC院线、卡麦克院线、欧洲的欧典、北欧院线等15个国家的1470家影城,15000余块屏幕,也就意味着万达逐步打通全球院线渠道,逐步进军电影产业链的上游,最终完成对电影领域产业链的整合。而在电视剧方面,近年来,国产电视剧在海外的热播,也让国内电视剧影响力逐渐提升。《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热播,受到当地观众的追捧。《琅琊榜》《甄嬛传》《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等国产优秀电视剧在北美、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非洲等地播出。

    案例2:文学作品国外受追捧

    无论是当代文学还是网络文学,近年来,我国文学领域在走出去的道路上跨出了一大步。2012年以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曹文轩等接连折桂国际文学大奖,中国文学正成为世界文学越来越重要的创造性力量。中国作家与世界对话的自觉和自信大为增强,中国当代文学正以独特的中国魅力参与世界文学的建构,丰富世界文学的面貌。与此同时,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也在不断被翻译成世界多种语言,传播海外。例如,贾平凹的《高兴》由瑞典的万之书屋出版,毕飞宇的《推拿》由企鹅(澳大利亚)出版社出版,韩少功的《韩少功中短篇小说集》由韩国创批出版社出版。

    案例3:“一带一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不仅“走出去”还要“引进来”

    从2011年起原国家广电总局推出“中非影视合作工程”,又称1052工程,即每年精选10部电视剧和52部电影,外加5部动画片和4部纪录片,用6种非洲当地主流语言译制后在非洲发行播出,多家广电机构与上市公司参与了这一工程。2012年《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播出,标志着中非影视合作交流的重要开端。、中国传统的武侠片、动画片、青春偶像剧、特别是中国现代都市生活的家庭伦理剧非常受欢迎。《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奋斗》、《西游记》、《平凡的世界》、《铁人》、《香巴拉信使》、《康定情歌》、《硬汉》、《失恋33天》、《重返20岁》、《左耳》、《熊出没》、《舌尖上的中国》等各类体裁的中国影视作品都很受欢迎,为非洲人打开一个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政府也意识到要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走进中国,并且做出一些积极的努力。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非“文化共兴”思想,决定设立中国非洲研究院,打造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增强版,实施50个文体旅游项目,支持非洲国家加入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等联盟,打造中非媒体合作网络,继续推动中非互设文化中心等等,这些举措都有助于非洲文化引入中国。目前一些重要国家的文化走进中国方面做得比较好。如中国文化部、俄罗斯联邦文化部、与俄驻华使馆合作举办的2015年俄罗斯文化节,在北京、上海、重庆、西安、深圳等多个城市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俄两国文化部合作确定了“2017-2019年合作计划”,双方将通过举办文化节、中俄文化大集等活动,促进两国地方间直接文化合作,扩大人才交流和文化交流。

    三、名言警句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2.文化立世,文化兴邦。

    3.文化惠民,泽润民心。

    4.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6.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7.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不能长久。

    8.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

    四、参考范文

    在文化交流中彰显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华民族以文化自信的气度、海纳百川的胸怀,在交流中吸纳外来、在互鉴中发展自我,创造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我们应更加自信地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

    坚定文化自信,助推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因而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要自信地传播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和独特魅力。走出去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加方便、及时地看到听到接触到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电视团队远涉重洋实地取景,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中国声音、中国影片走向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文化交流活动走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然而,相当一部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停留在表面:提到中国只知茶叶,中国功夫;提到中国传统思想只知孔子。要实现真正的“文化出国”,还需要深入挖掘中国元素,创新产品形式,打造内容品牌,讲好中国故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坚守主体意识,引进外来优秀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是要自觉树立文化的主体意识。文化的主体意识非常重要,只有有了主体意识才能拥有跟其他文化对话的资格,才有辨别自己文化和其他文化相同和不同之处的能力,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吸收营养弥补自己的不足,进而发展自己。如果失去了文化的主体意识,就只能盲目地跟着别人走,成为其他文化的附庸。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结晶——中医。中医是最深刻、最具体、最全面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和思维方式。然而非常遗憾的是,我们近百年来不断用西医的理论来解构中医,结果中医沦为西医的附庸,在许多理论方面落后了。所以学习外来文化,只有在我们有主体意识的情况下,才能学好,坚持从“我”出发来学习,不要丢掉自己。同时要切忌唯我独尊,而是要“察彼以知己”,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从而真正推动民族文化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中进行的,而是在全球文化的交流、沟通、对话、合作中实现的。文化交流既是实现民族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力量。只有与世界各国各民族开展积极的文化交流,我们的文化才会越来越丰富,中国文化软实力才能越来越强大,从而更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相关文章:


      第1篇    最优选择算法(最优选择定律)    作者:admin

       作为行测考试中必考题型,并且题量较多的定义判断,很多考生做起来非常“痛苦”,因为大量的练习未必能够保证正确率的提高,究其原因——过分“较真儿”。现在的题目经常出现无法找到“正确”答案或者多个“正确”答案的情况,于是很多考生就会“佛系”选择——随便选。以此得出的答案,正确率可想而知。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针对怎样避免“较真儿”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实际很简答——选择


      第2篇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官是怎么安排的(安徽公务员面试考什么)    作者:admin

       安徽公务员面试考场如何表现才能更受考官青睐呢?本文,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小编将为大家讲一讲面试考场考官最欣赏的考生类型,马上参加面试的你可以参考下!一、气场强气场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包含着装、眼神、举止、情绪状态、表达流畅度、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等等。气场影响因素很多,如着装、表情等。而考官最看重的,是心态。心态会影响语言表达,影响到考生能否和考官自


      第3篇    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题(2020年国考言语理解备考应该怎么做答案)    作者:admin

       多做真题,善于总结在学习完笔试课程中的方法精讲、强化提升、真题实战等内容后,同学们就要坚持每天做题,尤其是历年国考的真题,能帮助同学们了解国考的命题趋势和各类常考题型,方便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分清侧重点,有的放矢。像是近五年,在行测言语模块的片段阅读部分,中心理解题的占比最多,其解题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4篇    公务员考试 结构化面试(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作者:admin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不学礼无以立”事关礼仪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往往在面试考试过程当中我们的考生就会认为只要将自己的内容答好就可以了,俗不知礼仪才是面试环节当中的第一块敲门砖,因为当考生走进考场的第一时间,每


      第5篇    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答案(2020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归纳概括题型分析)    作者:admin

       在2020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是最基础的题型,相对而言得分也不算什么难事。但往往同学在归纳概括能够找到要点之后,发现要点不仅找完,而且也是按照材料表述内容作答的,但就是无法拿高分甚至满分,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条理上还不够清晰。一、条理清晰是归纳概括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国考还是地方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