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招考信息 > 事业单位成绩

    比较型分析申论(申论比较型综合分析)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6 01:22:47

    近几年的公务员申论试题出现了“观点比较”型的试题,200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就是这种新题型。所谓观点比较,是指要求对给定资料中的某些观点进行比较,判断它们之间的异同,考查考生对概念、语句的概括、理解和辨别能力,属于较为深层次的考查。2009年的申论考试考生应注意这种新题型的出现。

       (一)例题及参考答案

       200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试题第二题:“在线交流结束后,网友发表的帖子,有的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对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的帖子,具体说明为什么不一致,说明的字数应在规定篇幅内。对观点一致的帖子请勿作答,否则扣分。

      在资料中,给出了题干中提到的相关内容:

      在线交流结束后,有不少网友发表了如下帖子。

      网友甲:要使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地发展,就要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执政水平,以消除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主要来源,如:海啸、地震、火灾、大雪堵路等多种自然或人为的相关事故,从而把社会损失降到最低。

      网友乙:非典疾病虽然是由病毒引起的,但我国2003年春夏之交的非典事件却不仅仅是自然灾害,而是由于各种社会因素引发的突发事件,是一次公共事件。这一事件说明我国的卫生防疫体制有待完善。

      网友丙:能否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与国家是否强大并没有关系,关键是社会制度是否优越。比如前不久美国新奥尔良的飓风灾害,造成了惊人损失,就说明不是国家强大就一定能应付得好突发公共事件。

      网友丁:“上帝”要惩罚人类,并不是在人类有准备的时候。在情况不明的时候,采取防御性措施,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即使灾难并没有降临,也得承认这些代价是必要的,而不应认为是浪费。

      网友戊:政府必须完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机制,但并不是说有了这种管理机制一般事件就不会变成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突发事件,不能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靠经济介入也不一定就能预防得了。

      网友己:成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是在其爆发之后有能及时应对的专门机构。因为未知的、社会原因不明的公共事件。不可预见度太高,如果政府没有能力作出反应,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在D部长的发言中,有如下与上述网友帖子相关的内容:

       D部长(甲):“因为海啸、地震、包括大的飓风,这类灾害以及灾害的严重影响是不可预料的”;“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的特殊时期,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社会矛盾引发的公共事件在增多”。(资料3)

       D部长(乙):“非典属于未知传染病,突发事件不一定成为公共事件,如果卫生防疫体制有效,就会及早发现这种病,及早隔离,就不会成为公共事件。由于卫生防疫体制本身出现问题,一直到出现小规模流行的时候,才引起了我们的警觉,这样一个突发事件就变成了公共事件。”(资料6)

       D部长(丙):“美国的飓风这次很大,但是令人们惊讶的不是飓风的破坏力,而是一个政府、一个最强国家的政府竟然在飓风发生后一个相当长时间没有采取有力行动。同样类似级别的飓风,在加勒比海经常发生,有一些人不屑古巴的体制,但古巴的每次飓风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因为国家采取动员体制,有一套应急机制,很容易形成大家迅速疏散。”(资料13)

       D部长(丁):“‘浪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不应该花的钱花了,是浪费。有一些情况,特别是当突发公共事件原因不明的时候,有一些防御性措施要付出代价……我们不能认为撤离就是浪费……。”(资料12)

       D部长(戊):“我觉得经济手段不能直接(绝对)化。目前提到的经济手段是一种商业保险,商业保险只能对已知自然原因的灾害作出反映,不能对未知的自然灾害或者社会根源的问题做出反映。……对未知、社会原因不明的公共事件,还是需要政府做出反映。”(资料19)

       D部长(己):“非典以后,相当多的境内外学者向国务院建议要成立国务院或者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被国务院内部讨论否定了。原因是,既是突发公共事件,有很多原因我们是不知道的。最重要的是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突发事件,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建立一整套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

      我们通过网友观点与D部长观点的比较分析,得出如下“参考答案”:

      网友甲D与部长对于突发公共事件主要来源的界定,观点不一致。甲认为,可以通过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执政水平,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来源;而D部长则认为,海啸、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是不可预料的,另外,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的特殊时期,由社会矛盾引发的突发事件在增多,所以,很难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来源。

      网友丙与D部长的观点不一致。丙认为要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社会制度是否优越;而D部长则认为,处理突发事件的关键,是具备较为完善的应急机制。

      网友己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己认为,成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是有能及时应对的专门机构;而D部长则提出,国务院内部讨论否定了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建议,最重要的是建立一整套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

       (二)解题思路和解题模式

      要找出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的网友帖子,就必须把网友的帖子逐一与D部长的相关观点加以对照,才会得出结论。

       (1) 我们从网友甲的帖子中提炼出“消除……来源”的关键字眼。D部长的观点中的关键词有与此含义不同的“不可预料”,“不可预料”便“无法消除来源”。两相对照:可以消除来源≠无法消除来源,网友甲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

       (2)我们从网友乙的帖子“我国的卫生防疫体制有待完善”中,提炼出“体制”

      一词;从D部长“由于卫生防疫体制本身出现问题”中,提炼出“体制”一词。二者均表达卫生防疫体制方面存在缺陷、有待完善的观点,可简化为:体制=体制,所以网友乙与D部长观点一致。

       (3)我们从网友丙帖子的“关键是社会制度是否优越”中,提炼出“社会制度”一词;从D部长的观点中,提炼出“体制”“机制”的关键词。很明显,社会制度≠体制、机制,可见网友丙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

       (4)我们从网友丁的帖子中,提炼出“代价……不是浪费”,从D部长观点中提炼出“代价……不能认为……就是浪费”,二者含义相同,因此网友丁与D部长观点是一致的。

       (5)网友戊的帖子中“预防突发事件,不能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靠经济介入也不一定就能预防得了”的观点,与D部长“经济手段不能直接(绝对)化”的观点,都认为经济手段有作用,但作用有限,二者的看法是一致的。

       (6) 我们从网友己的帖子中提炼出“专门机构”的关键词,又从D部长的发言中发现“否定”(紧急状态委员会)一词,可见:专门机构≠否定(专门机构),网友己与D部长观点不一致。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要找出观点间异同,简捷有效的解题思路,就是分别提炼双方观点中重要话语的关键词,再加以对照,便会得出结论。

      如果我们把上述试题的“参考答案”加以抽象,便会得出关于观点比较型试题的答题写作模式。

      相关文章:


      第1篇    外资引入中国的利与弊(外资引入的方式)    作者:admin

       有专家预计,未来15年的风电市场容量至少在1500亿元以上。风力发电作为未来新能源开发的重要内容在世界各国都是受到政府大力扶持的。但我国相关立法并没有对风电入网、风电价格等问题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风电入网仍然要通过电网企业这一关。电网分割,许多省区独立运行。风力发电入网悬而未决,困难重重。而且


      第2篇    教育惩戒的场合分析与尺度把握心得体会(教育惩戒面临的问题)    作者:admin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把握教育惩戒的尺度与边界由华图事业单位招聘网提供,更多关于事业单位考试内容,事业单位面试热点,事业单位考试备考资料的内容,请关注华图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背景链接:11月22日,教育部今就《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规则》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根据学生违规违纪


      第3篇    我看公务员招录考试(公务员 招考)    作者:admin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面试正在紧张地进行中。25日,一位姓王的女考生因穿着有点“土”等原因,在“举止仪表情绪稳定性”方面被扣7分。公务员面试专家介绍:“举止仪表情绪稳定性”作为面试要素一般满分为12分,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考生因为“打扮”出问题而惨遭淘汰。带着“国家脸孔”的公务员招考,面试中将其实没有什么标准可言的“举止仪表情绪稳定性”设置12分之多,放大了人为操


      第4篇    四位一体是指什么(四位一体是哪四位一体)    作者:admin

       2012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大纲均已发布。如何依据大纲指针,用好考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申论的高效复习,到时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是考生十分关注的问题。申论备考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相信许多考生对这句话已经听得耳朵起茧


      第5篇    审计署面试真题(2020审计署面试真题解析)    作者:admin

       谈一谈你的优点和缺点。【参考解析】尊敬的各位考官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面对面的交流。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国家公职人员,我们首先必须很好地认知自己。因为认知自己是认知社会和管理社会事务的前提。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父母从小教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