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 > 行测成功经验

    四种思路完美解决行测数字推理

    作者:郭大慶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9-07 07:37:00

    在日常的复习备考中,考生的主要任务不是看自己做了多少道题,而是熟悉各种题型,明晰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提升应试能力。在此过程中,形成适合自己的便捷有效的解题技巧应该是重中之重。因此,总结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对我们复习数量关系模块有很大帮助。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数字推理以下四种解题思路:

      一、从题干数列里看规律

      通过分析数列中所给数字的多少,根据数字大小变化的趋势,分析数列是不是常用的数列,如加法数列、减法数列、乘法数列、除法数列、分数数列、小数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开方数列、偶数数列、奇数数列、质数数列、合数数列,或者是复合数列、混合数列、隔项数列、分组数列等。为了解题方便,可以借助于题后答案所提供的信息,或是数列本身的变化趋势,初步确定是哪一种数列,然后调整思路进行解题。具体方法如下:

      (1)先考察前面相邻的两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在大脑中假设出一种符合这个数字关系的规律,如将相邻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相乘或相除之后,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应用到下一个数字与前一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上,如果得到验证,就说明假设的规律是正确的,由此可以直接推出答案;如果假设被否定,就马上改变思路,提出另一种数量规律的假设。另外,有时从后往前推,或者从中间向两边推导也是较为有效的。

      例:150,75,50,37.5,30,( )

      A. 20 B. 22.5 C. 25 D. 27.5

      ——『2009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

      【答案:C】前项除以后项后得到:2;3\2;4\3;5\4;( ),分子是2,3,4,5,( 6 ),分母是1,2,3,4,( 5 ),所以( )与前一项30的倍数是6/5;则( )×6/5=30,( )=25。

      (2)观察数列特点,如果数列所给数字比较多,数列比较长,超过5个或6个,就要考虑数列是不是隔项数列、分组数列、多级数列或常规数列的变式。如果奇数项和偶数项有规律地交替排列,则该数列是隔项数列;如果不具备这个规律,就可以在分析数列本身特点的基础上,三个数或四个数一组地分开,就能发现该数列是不是分组数列了。如果是,那么按照隔项数列或分组数列的各自规律来解答。如果不是隔项数列或分组数列,那么从数字的相邻关系入手,看数列中相邻数字在加减乘除后符合上述的哪种规律,然后寻求答案。

      例:1,3,5,9,17,31,57,( )

      A.105 B.89 C.95 D.135

      ——『2008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

      【答案:A】题干有8项,符合长数列的特征,本题规律为:an+3=an+an+1+an+2,故所求项为a8=a5+a6+a7=17+31+57=105。

      根据这种思路,一般的数字推理题都能够得到解答。如果有的试题用尽上述办法都没有找到解题的思路,而数列本身似乎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那么,就可以换用下面第二种解题思路。

    二、比较题干数列相邻各数之间的差值

      求数列中相邻各数之间的差值,逐级往下推,在逐级下推的差值中,一般情况下,经过几个层次的推导,都会找到数列内含的规律的,然后经过逐层回归,就可以很快求出空格所要的数字,使数列保持完整。一般的数字推理题,在第一步解决不了的话,在第二步运用层级推导的办法(实为多层级数列,属于复合数列中的一种)都可以解题。

      例:21,27,40,61,94,148,( )

      A. 239 B. 242 C. 246 D. 252

      ——『200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

      【答案:A】本题是一道多级差数列。分析如下:

      本级各数字依次为1,2,3,4的平方。

      但是也有个别比较偏的试题,运用上述两种思路都解决不了的,就得用第三种思路了。

    三、回到数列本身根据推算找规律

      回到数列本身推导时,要看数列的后项是不是它相邻的前几项的和(或差),或是前几项的和(

    或差)加上(减去)一个常数或一个简单的数列构成的。这样的数列常见于加减复合数列、加减乘除

    复合(摆动)数列,难度比较大,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多做几道题、多总结,熟悉了其组合方式或内

    在的规律,此类数字推理题就不难解决。

      例:38,24,62,12,74,28,( )

      A. 74 B. 75 C. 80 D. 102

      ——『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

      【答案:D】题干中的数字有七项,因此可以考虑从长数列或分组数列方面入手解题。但无论

    两两分组还是取奇数项与偶数项单独考虑都无规律可循。观察前三项可以发现,38+24=62,可以

    看出本题具备和数列的特征;继续看后面数字,可以发现62+12=74,且只有奇数项的数字有此做和

    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本题的规律为:相邻的奇数项与偶数项的和为下一个奇数项的值

    。由此规律我们可以推出( )=74+28=102

      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数字推理题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难,需综合利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

    规律才能得到答案。因此,当遇到难题时,可以先跳过去做其他较容易的题目,等有时间时再返

    回来解答这些难题。这不但节省了时间,保证了简单题目的得分率,而且解简单试题时的某些思

    路、技巧、方法会对难题的解答有所帮助。有时一道题之所以解不出来,是因为我们的思路走进

    了“死胡同”,无法变换角度进行思考。此时,与其“卡”死在这里,不如抛开这道题先做其它

    的题目。做这些难题时,可以利用“试错法”。很多数字推理题不太可能一眼就看出规律、找到

    答案,而是要经过两三次的尝试,逐步排除错误的假设,最后找到正确的规律。

    四、凑数字法

      一般数列运用上述方法都可以推导出结果的。但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些题型,运用上述方法

    还不容易直接解题,甚至出现没法下手解题。这里再介绍一种非常有用的解题方法,即“凑数字

    法”。这里凑的数字的来源一是数列本身,即数列中的原数字(即通过数列中相邻的数字的计算,

    查找数列中各数之间隐含的计算法则,而这个运算法则就是所要找的规律),二是数列中每一项的

    序数,即每一项在数列中的第1、2、3、4、5……项的项数。

      1. 利用数列中的原数凑数字

      例:157,65,27,11,5,( )

      A. 4 B. 3 C. 2 D. 1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答案:D】分析本题所给数列可以发现,数列单调递减,数列数字波动越来越小,用常规的

    平方、立方、减法等数列及其变式都无法找到规律,对此类试题,就可以考虑采用“凑数字法”

    的思路求解。

      根据上面总的提示及思路,要“凑”的数字首先在数列本身去找,要“找”的规律就是数字

    之间运算的法则。而要运算则最少必须有三个数字,那么可以尝试着对相邻的三个数字运用“凑

    ”的方法进行计算。那就是说前三个数字157、65、27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或者说65和27经过

    什么样的计算能得到157呢?(当然思考157和65之间经过什么样的运算能得到27,或157和27之间经

    过什么样的运算能得到65,但是那样的话肯定要经过减法等运算,一是增加了解题的难度,二是

    容易出错,一般人运用加法、乘法计算时要比运用减法、除法快捷得多,而且不容易出错。这里

    要注意的是:在解数字推理时要把握一个原则:“能加不减,能乘不除”,即能用加法计算的尽

    量用加法计算,而不要用减法去运算;能用乘法运算的就不用除法运算。如果能想到这一点的话,

    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因为稍稍推算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这样的运算65×2+27=157。那么再往

    后推一下,看第2、3、4个数字之间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演算一下发现第二组数字65、27和11

    之间也有同样的规律,即27×2+11=65。那么再用第三组数字验证一下是不是该数列都有这样的规

    律,如果第三组也有的话,那么这个运算法则就是本数列的规律了。经过推算发现第三组数字27

    、11和5也有同样的运算法则,即11×2+5=27,那么本数列的规律是:第一个数等于相邻的后一个

    数的2倍再加上第三个数。那么所求的未知数为11-5×2=1,选D。

      例:

      A. 12 B. 14 C. 16 D. 20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答案:C】这是一道图形题。本题同样可以用“凑数字,找规律”的思路和方法求解。同上

    题,凑的数字同样首先在数列本身去找,要找的规律就是数字之间运算的法则。经过演算可以发

    现26=(2+8-2)×2,第二个三角形中也有同样的规律10=(3+6-4)×2,即本题数列的规律是:三角

    形内中间数字等于三角形底角两个数字之和减去顶角数字的差的2倍。按照相应的数字的位置和法

    则进行计算,可知所求未知数为(9+2-3)×2=16,选C。

    例:67,54,46,35,29,( )

      A. 13 B. 15 C. 18 D. 20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答案:D】本题的思路同上,运用“凑数字,找规律”的方法可以发现本题的规律是相邻数

    的和是一个以11为首项的递减的连续自然数列的平方,则未知数为72-29=20,选D。

      例:14,20,54,76,( )

      A. 104 B. 116 C. 126 D. 144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答案:C】本题规律不明显,分析数列可以发现本题数列递增,但又不是特别快,就可以猜

    想其中隐含着平方或乘法的运算法则。由于乘法的运算不是很明显,也没有什么规律可寻,就先

    尝试平方的运算。突破口是20和54,因为要形成平方,这两个数一个少一个5,即52-5;另一个则

    多了个5,为72+5再往前往后延伸,发现前面是32+5的形式,后面是92-5,那么所求的数位

    112+5=126,选C。

      例:0,4,18,48,100,(  )

      A. 140 B. 160 C. 180 D. 200

      ——『2009年新疆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

      【答案C】。这是一道拆项数列。观察可以发现:题干各项多为合数,且各项均可以被其对应

    的项数整除。将题干各项分解可得:0=1×0、4=2×2、18=3×6、48=4×12、100=5×20,而0、2

    、6、12、20两两相减得新数列:2、4、6、8,这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所以0、2、6、12、

    20这个数列的下一项为20+8+2=30,所以(  )=6×30=180。答案选C。

      数学运算的考查点并非在于应试者的知识积累,而在于应试者的反应速度及应变能力。数学

    运算的题目并非是要求应试者用复杂的数学公式来进行运算(尽管能最终算出结果),而是要求应

    试者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巧妙运用简便的方法来进行解答。上面总结的四种方法,虽然能解决绝

    大多数数字推理题,但具体的解题思维还需要靠平时多看,多练。

      相关文章:


      第1篇    数据造假危害大申论题目(数据造假申论)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让人胆战心惊的数据隐患》,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背景链接】从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被曝出大量用户数据泄露并在网上传播售卖,到各大名人明星手机电脑被黑,信息被散播到网络,再到我们每天接收的各


      第2篇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开题报告)    作者:admin

       [标题示例]创新农村金融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互联网+”为农村搬来金融服务依托互联网助力农村金融以“互联网+”实现农业农村新发展[开头示例]三农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老大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涉农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就更难上加难。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渠道,在三农领域,“互联


      第3篇    美国太把自己当回事(美国应该管好自己)    作者:admin

       新华社纽约5月4日电美国情报部门近日发布报告同意科学界的广泛共识——新冠病毒非人造;法国专家最新研究也表明,法国本土疫情的病毒分支由一种在本地传播的来源未知的病毒毒株引发。这些科学结论对试图以“可能的病毒源头”为由嫁祸中国的白宫政客们予以当头棒喝。近来,白宫政客以所谓“可能的理论”推动调查病毒是否出自中国武汉的实验室。如


      第4篇    广东省公安选调(广东遴选警察)    作者:admin

       一、广东省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一)国家公务员的通用能力1.政治鉴别能力——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


      第5篇    生态问题申论(生态方面的申论范文)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探索编制自然资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