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 > 行测成功经验

    中国古代史 行测常识重点知识整理

    作者:郭庆旻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9-08 00:29:56

    中国古代史

      1. 朝代更替口诀

      夏商周秦西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

      辽宋夏金元明清

      2. 重要政治制度

      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惯例,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从此,王位代替了禅让制,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

      西周时期分封制。西周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将封地和对周王的义务密切联系,从而维系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军功授爵制。战国,商鞅变法,军功授爵制,建立县制。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进行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建立。

      皇帝制。秦统一六国后,确立皇帝至高无上原则,嬴政规定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里,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全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确定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两汉: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减王国面积)”附益法”(限制诸王活动) 察举制度。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隋朝采用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续沿用并使之完备。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有利于提高封建国家政府工作效率。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使士族制度逐渐消亡,经济上使用两税法。

      行省制度。元朝为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可以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基础上独立处理省内事务。

      六部三司。明朝废丞相制,将丞相的职权分给“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地方实行承宣布政使司(民政)、提刑按察使司(司法)、与都指挥使司(军政)三司分权,清初沿明旧制,设内阁,置六部,设立军机处(皇帝的参谋机构)。

      3. 古代文化常识

      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今年是己丑年

      十二生肖也用于记时:

    十二辰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时间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二十四节气口诀

      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这二十四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气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口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对年龄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

      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东汉:张衡的地圆说比西方早1000多年;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多年;

      唐: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

      元:郭守敬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中国古代天数学成就

      西汉:《周髀算经》中提出的勾股定理比毕达哥拉斯早500年;

      南朝:祖冲之发现了圆周率点后七位数字,比西方早1000年。

      中国古代天科技成就

      明:徐光启是中国近代科学先驱,代表作《农政全书》;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天医学成就

      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东汉:“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的药材分类法。

      四大发明

      造纸术。西汉已有植物纤维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

      印刷术。唐代有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13世纪后传入朝鲜、欧洲。

      火药。唐代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对此有记载,唐末用于军事,五代、宋泛应用于火炮、火箭、突火枪等,14世纪,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指南针。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提到他对指南针的用法做过四种试验,即水浮法、缕悬法、指甲法和碗唇法。

      相关文章:


      第1篇    数据造假危害大申论题目(数据造假申论)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让人胆战心惊的数据隐患》,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背景链接】从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被曝出大量用户数据泄露并在网上传播售卖,到各大名人明星手机电脑被黑,信息被散播到网络,再到我们每天接收的各


      第2篇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开题报告)    作者:admin

       [标题示例]创新农村金融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互联网+”为农村搬来金融服务依托互联网助力农村金融以“互联网+”实现农业农村新发展[开头示例]三农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老大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涉农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就更难上加难。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渠道,在三农领域,“互联


      第3篇    美国太把自己当回事(美国应该管好自己)    作者:admin

       新华社纽约5月4日电美国情报部门近日发布报告同意科学界的广泛共识——新冠病毒非人造;法国专家最新研究也表明,法国本土疫情的病毒分支由一种在本地传播的来源未知的病毒毒株引发。这些科学结论对试图以“可能的病毒源头”为由嫁祸中国的白宫政客们予以当头棒喝。近来,白宫政客以所谓“可能的理论”推动调查病毒是否出自中国武汉的实验室。如


      第4篇    广东省公安选调(广东遴选警察)    作者:admin

       一、广东省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一)国家公务员的通用能力1.政治鉴别能力——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


      第5篇    生态问题申论(生态方面的申论范文)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探索编制自然资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