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辽宁政法干警2011年公共科目考试大纲
- ·下一篇文章:公务员行测成语题解题六大角度
公务员考试行测法律常识:如何从“常识”去解题?
在公务员考试中,碰到不知道或者一知半解的法律概念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毕竟,许多考生并没有长期浸润在法律的知识海洋中,而只能凭借着“第六感觉”来答题。虽然有些时候“第六感觉”也确实帮助考生正确地选出了答案,但是,为了能够不“儿戏”自己的人生,考生应当为自己的“第六感觉”寻找一艘护航舰,让它更安全些。这艘护航舰就是对法律的基本观念。今天,我仍将结合题目来说明法律中的基本观念。这一次所涉及的是个体的主观心理对其行为定性中的作用。
首先看题目:
某司机自恃车技高超,经验丰富,无视他人劝阻强行超车,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在此次事故中,该司机的罪过形式为: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我们一般都常识地认为法律对行为人行为的定性是以行为的客观结果为依据的。大家可能都会想到人们的心理状态的难以把握和测量,无法作为依据对行为进行定性。实际上,行为的客观结果和行为人的心理状态是相互依存的。在对行为人的行为定性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到二者,以得到公正的定性结论。这是法律常识中的基本观念之一。
在这道题目中,罪过形式是一个法律术语。在这里,我把它作为一个迷惑点来看待。它是一个“纸老虎”来吓唬考生,它就是不让考生安心思考的而设置的术语障碍。因此,我建议考生寻找到相关的资料来理解它,而不是在这里看到解释。
我们放过专业的术语不管。在四个选项中,故意、大意、自信都是一些主观色彩十分浓厚的词汇,这些词汇摆明了是拷问考生是否知晓主观心理状态在法律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考生已经知晓这样的基本法律常识,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要在这样几个词汇中区分哪一个同题干设置的场景更加贴切。于是,一道法律常识题就变成了一道词语辨析题。
在题干中,司机的行为已经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发生的原因也在题干中一并说明的十分详细:“自恃车技高超,经验丰富,无视他人劝阻强行超车”。“自持”、“无视”这两个词汇足以把一个傲慢、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形象描述出来了。所以,该司机是对自己的过分自信而做出超车的行为。由此,就可以判断出D项是比较合适的选项。
有的考生会认为B项也比较贴切。我们来看一下B项。在B项中,重点不应该放在“间接”上,而首先是“故意”。因为“间接”是修饰“故意”的。所以,应先判断行为是否是“故意”。故意是什么?故意是有意识地去达成某种客观结果。在题干的情境中,司机是这样子的吗?显然不是。
总之,从常识的角度去解答法律问题,仍是需要以对法律的基本观念的理解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地锻炼解题的思维,才是省时省力的途径。
相关文章:
第1篇 数据造假危害大申论题目(数据造假申论)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让人胆战心惊的数据隐患》,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背景链接】从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被曝出大量用户数据泄露并在网上传播售卖,到各大名人明星手机电脑被黑,信息被散播到网络,再到我们每天接收的各
第2篇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开题报告) 作者:admin
[标题示例]创新农村金融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互联网+”为农村搬来金融服务依托互联网助力农村金融以“互联网+”实现农业农村新发展[开头示例]三农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老大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涉农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就更难上加难。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渠道,在三农领域,“互联
第3篇 美国太把自己当回事(美国应该管好自己) 作者:admin
新华社纽约5月4日电美国情报部门近日发布报告同意科学界的广泛共识——新冠病毒非人造;法国专家最新研究也表明,法国本土疫情的病毒分支由一种在本地传播的来源未知的病毒毒株引发。这些科学结论对试图以“可能的病毒源头”为由嫁祸中国的白宫政客们予以当头棒喝。近来,白宫政客以所谓“可能的理论”推动调查病毒是否出自中国武汉的实验室。如
第4篇 广东省公安选调(广东遴选警察) 作者:admin
一、广东省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一)国家公务员的通用能力1.政治鉴别能力——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
第5篇 生态问题申论(生态方面的申论范文)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探索编制自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