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公务员政治常识精选习题精解(64)
- ·下一篇文章: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行测备考:具备拼命十三郎的解题魄力
公务员政治常识精选习题精解(63)
1、逻辑的方法的显著特征是( )。
A. 历史性
B. 抽象概括性
C. 典型性
D. 具体性
1.逻辑的方法就是人们在研究事物时摆脱研究对象的产生和发展的自然行程,以理论的形式,也就是以范畴的理论体系研究和揭示对象发展规律的思维方法。其特征是抽象概括性和典型性。历史性和具体性是历史方法的特征。所以选BC。
2、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A.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B. 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C. 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D. 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2.AC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涵义比较简单,只需理解识记即可,这里不再赘述,选项A、C、D均为其内容,B项明显错误。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
A. 细胞学说
B. 达尔文进化论
C. 能量守恒定律
D. 爱因斯坦相对论
3.马克思主义产生于l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材料。l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故选ABC。
4、人大加强对“一府(政府)两院(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有利于促进“一府两院”的工作。从哲学上看,这主要强调了( )。
A.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
C. 要重视量的积累
D.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本题考查考生对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的理解。对于“一府两院”来说,人大是外因,人大加强对“一府(政府)两院(法院、检察院)”的监督,体现的是外因的作用,因此A项符合题意。
5、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所以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这一观点( )。
A. 否认了历史规律的重复性
B. 否认了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
C. 否认了历史事件的具体性
D. 否认了历史规律的普遍性
5.历史发展规律的重复性是通过一个个不同的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由于每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都是历史主客体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定时间、地点、人物等条件下发生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它总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因此,不能因为社会历史规律的重复性而否认历史事件的具体性,得出历史事件可以重复出现的错误结论。该题的前提是正确的。但推论却是错误的,没有搞清楚社会历史规律的必然性和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相关文章:
第1篇 数据造假危害大申论题目(数据造假申论)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让人胆战心惊的数据隐患》,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背景链接】从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被曝出大量用户数据泄露并在网上传播售卖,到各大名人明星手机电脑被黑,信息被散播到网络,再到我们每天接收的各
第2篇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开题报告) 作者:admin
[标题示例]创新农村金融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互联网+”为农村搬来金融服务依托互联网助力农村金融以“互联网+”实现农业农村新发展[开头示例]三农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老大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涉农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就更难上加难。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渠道,在三农领域,“互联
第3篇 美国太把自己当回事(美国应该管好自己) 作者:admin
新华社纽约5月4日电美国情报部门近日发布报告同意科学界的广泛共识——新冠病毒非人造;法国专家最新研究也表明,法国本土疫情的病毒分支由一种在本地传播的来源未知的病毒毒株引发。这些科学结论对试图以“可能的病毒源头”为由嫁祸中国的白宫政客们予以当头棒喝。近来,白宫政客以所谓“可能的理论”推动调查病毒是否出自中国武汉的实验室。如
第4篇 广东省公安选调(广东遴选警察) 作者:admin
一、广东省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一)国家公务员的通用能力1.政治鉴别能力——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
第5篇 生态问题申论(生态方面的申论范文)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探索编制自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