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公务员政治常识精选习题精解(55)
- ·下一篇文章:公务员政治常识精选习题精解(53)
公务员政治常识精选习题精解(54)
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又要立足国情,这体现了( )。
A.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C.规律是客观的、永恒的
D.主客观是辩证统一的
1.A项不符合题意,题目中没有体现重点论;B项观点本身错误;C项规律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不是永恒的;D项观点正确,符合题意。
2、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
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
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
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
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2.CD。人的历史活动起始于主体选择,社会发展表明,在同一历史时空内,往往并存多种可能,包括社会发展道路供人选择。而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道路,一定是C项“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和D项“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故选CD。而A项“多数人选择的道路”没有指明选择的是什么道路。B项“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也是错误的,因为反动势力在一定时期是强大的,但他们选择的道路却是反历史潮流的。
3、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 )。
A.经济体制
B.经济制度
C.正式的制度安排
D.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3.B。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范畴出发研究经济制度。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与特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的国家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等为社会的上层建筑
4、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
A.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D.经验是认识真理的最终判断标准
4.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这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性。本题中,AB属于唯物主义,CD是主观唯心主义,故选CD。
5、“扬子江头浪最深,行人到此尽沉吟。他时若向无波处,还似有波时用心。”这首诗告诫我们,在生活中必须( )。
A.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B.注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5.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行至浪最深的地方,要小心谨慎。行到没有波浪的地方,也要像有波浪时一样小心。这首诗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故A正确;而“无波”和“有波”是一对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正确。这首诗也在提醒人们在危险的地方要小心谨慎,即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有可能避免灾难,C正确。本题选ABC
相关文章:
第1篇 数据造假危害大申论题目(数据造假申论)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让人胆战心惊的数据隐患》,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背景链接】从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被曝出大量用户数据泄露并在网上传播售卖,到各大名人明星手机电脑被黑,信息被散播到网络,再到我们每天接收的各
第2篇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开题报告) 作者:admin
[标题示例]创新农村金融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互联网+”为农村搬来金融服务依托互联网助力农村金融以“互联网+”实现农业农村新发展[开头示例]三农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老大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涉农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就更难上加难。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渠道,在三农领域,“互联
第3篇 美国太把自己当回事(美国应该管好自己) 作者:admin
新华社纽约5月4日电美国情报部门近日发布报告同意科学界的广泛共识——新冠病毒非人造;法国专家最新研究也表明,法国本土疫情的病毒分支由一种在本地传播的来源未知的病毒毒株引发。这些科学结论对试图以“可能的病毒源头”为由嫁祸中国的白宫政客们予以当头棒喝。近来,白宫政客以所谓“可能的理论”推动调查病毒是否出自中国武汉的实验室。如
第4篇 广东省公安选调(广东遴选警察) 作者:admin
一、广东省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一)国家公务员的通用能力1.政治鉴别能力——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
第5篇 生态问题申论(生态方面的申论范文)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探索编制自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