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1.11公考地震(地震局公务员考试)
- ·下一篇文章:开门见山与直抒胸臆(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为什么基层留不住年轻人(基层留不住人的原因)
【热点概述】
现在基层留不住年轻干部,特别是优秀的年轻干部。问及原因,答曰:一方面,感觉不太好;另一方面,别人走了,自己也待不住。
【解析】
实际上,基层年轻干部的去留问题,并非如一些舆论场上渲染的“公务员离职潮”那般夸张,很多是体制内的流动,尤其是从基层向更高层级党政部门的纵向流动。应该看到,这种人才的流动有其合理性,年轻干部经过基层的锻炼,更加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对群众也更有感情,带着这种经验和情怀进入上级机关会更“接地气”。同时,基层也会在“新鲜血液”的补充中获益,新入职的年轻干部往往敢闯敢干,思维敏捷,充满活力,为基层工作带来清风。
然而,“基层留不住年轻干部”的感慨,在不少地方确是一种客观事实,其对基层工作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年轻干部的频繁流动会影响基层干部队伍的稳定性,难免会造成人心思动,易形成人才流失的“蝴蝶效应”,一些优秀年轻干部的流失,也会一定程度上造成基层用人时的捉襟见肘。
不可否认,很多年轻干部在基层磨练增长才干,走上了其他岗位继续发光发热。但也有不少年轻干部,从大学“象牙塔”来到服务群众“第一线”,“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尴尬往往让他们措手不及。究其原因,友人那一句简单的“感觉不太好”道出的却是其中并不简单的纠结。有的年轻干部不会与群众打交道,所学与实践脱钩严重,一身书生气下不了田间地头;有的心高气傲,认为群众的诉求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耐心也没心思去处理;有的作风浮躁,从“来”的时候就想着将来怎么“走”,总觉得在基层难以实现自我价值,总想做一番大事业……
客观环境也让不少年轻干部难以适应。“工作累、待遇低”“成就感不足”“生活条件艰苦”等常有的抱怨,一定程度上也是现实的写照。再者,如选拔任用上的论资排辈,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基层政治生态问题,让一些年轻干部同样面临着类似于“逃离北上广”与“逃回北上广”的矛盾选择。除了物质激励,提拔任用是对基层干部的一种重要激励手段。而在基层,领导岗位职数的有限性导致竞争非常激烈,不少年轻干部过早地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天花板”。
【对策措施】
想要年轻干部更多留在基层,不妨多一些对年轻干部的关爱,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更多激励,并完善相应的奖励晋升机制。同时,也要继续加强从严治吏,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基层工作环境,为年轻干部搭建施展才干的良好平台。
基层年轻干部自身也要加强修养,多一分定力,少一分跟风;多一分踏实,少一分浮躁,在基层岗位上锤炼自我,勤恳工作,在服务群众中增长才干,在服务群众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相关文章:
第1篇 数据造假危害大申论题目(数据造假申论)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让人胆战心惊的数据隐患》,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背景链接】从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被曝出大量用户数据泄露并在网上传播售卖,到各大名人明星手机电脑被黑,信息被散播到网络,再到我们每天接收的各
第2篇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开题报告) 作者:admin
[标题示例]创新农村金融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互联网+”为农村搬来金融服务依托互联网助力农村金融以“互联网+”实现农业农村新发展[开头示例]三农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老大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涉农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就更难上加难。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渠道,在三农领域,“互联
第3篇 美国太把自己当回事(美国应该管好自己) 作者:admin
新华社纽约5月4日电美国情报部门近日发布报告同意科学界的广泛共识——新冠病毒非人造;法国专家最新研究也表明,法国本土疫情的病毒分支由一种在本地传播的来源未知的病毒毒株引发。这些科学结论对试图以“可能的病毒源头”为由嫁祸中国的白宫政客们予以当头棒喝。近来,白宫政客以所谓“可能的理论”推动调查病毒是否出自中国武汉的实验室。如
第4篇 广东省公安选调(广东遴选警察) 作者:admin
一、广东省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一)国家公务员的通用能力1.政治鉴别能力——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
第5篇 生态问题申论(生态方面的申论范文)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探索编制自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