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如何区分德育模式和教育(如何区分德育模式的优缺点)
- ·下一篇文章:关于若干公文题的解析怎么写(关于若干公文题的解析和答案)
南京毒跑道(毒跑道事件处理结果)
三、模拟题
最近,安徽、河南、江苏等地的学校相继发生”毒跑道“事件。塑胶跑道散发异味,影响学生健康,引发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毒跑道危害甚大,多名小学生陆续出现了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有专家认为它对人的影响是长期的,它是一个雌激素,男孩儿接触多了影响生育。毒跑道是企业的问题,但跑道上的学生是受害者,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对此问题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处理。
首先,对于毒跑道事件,政府部门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对媒体和群众反映的有毒跑道进行认真调查和核实,并向社会公布调查和核实结果;二是对有质疑的场地和设施,要立即停用,并寻求专业机构进行测检,根据检测结果再采取相应措施;三是对正在或即将建设的运动场地,将即时提请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建设,主动配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四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有关责任人要严肃查处,绝不手软。
其次,解决毒跑道事件要从产生根源开始,寻找根本原因,有针对性的给出釜底抽薪之策。
之所以会出现毒跑道,表现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无良逐利的生产企业缺少责任感。层层转包、唯价低者得,这是当前一些校园塑胶跑道招标时频频上演的怪现状。为了压低塑胶跑道价格,有些投标公司请第三方评估公司帮忙”砍价“,从”砍掉“的部分中按比例提成作为第三方的佣金。在低价恶性竞争下,一些企业不惜用低于成本的竞标价抢占市场,然后转包下去。如此一来,”劣币驱逐良币“,正规企业难中标,施工企业再从跑道施工上动手脚”挤出“利润。
当然,根据教育部调查显示,发生”毒跑道“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是监管不力。现有国家层面的两部监测标准均不具有强制性,一些地方有标准不执行,一些地方跑道工程层层转包、施工方无资质没人管,使用”三无“材料无人管,送检产品和成品两张皮无人管,直至最终酿成损害学生的事故。
因此,根治”毒跑道“,既要将眼前的排查和问责落实到位,又要有系统思维和长远打算,不能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层面。改变目前校园塑胶跑道低价恶性竞争、监管”习惯性失守“才是治本之策。在招投标时,必须抛弃”唯低价“评标标准,更多注重质量标准要求,确保诚信、守法的正规企业中标,挤掉无良企业的生存空间。同时从完善施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机制入手,形成对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层层把关、责任到人的质量保障机制。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彻底铲除”毒跑道“的滋生土壤,还校园安宁与健康。
相关文章:
第1篇 行测文学常识积累(文学类知识) 作者:admin
行测常识判断考查题量大、范围广,是失分率较高的一种题型。其实,该类题型考查知识点仅在“知其然”的层面上,不是特别深入,所以破解此类题目应以积累为本。接下来,中公教育为考生们准备了文学常识中的一些“四”来扩充大家的储备。大家最为熟悉的应是“四大名著”,全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包
第2篇 拆穿了他的谎言(拆穿别人谎言的套路) 作者:admin
俗话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最重要的还是思考。公务员备考道路就是锻炼思维能力的道路,最终出头的肯定不是硬学的而是会学的。作为考验智商的终极题目——逻辑判断题,不知道杀死了多少学霸的脑细胞,伤害了多少学渣的小心脏。而其中的真假话问题,真是让多少痴心儿女真真假假分不清楚。当我们已经习惯了“一找二绕三回头”的方法,出题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又推出了更多更难
第3篇 让学生站在教育的中央(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作者:admin
申论范文:让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实现教育公平教育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历经千年依旧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也将教育的重性阐述的淋漓尽致。教育肩负着培训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能力、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能,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教育公平,是孔子、柏拉图等东西方仁人志士追求千百年的奋
第4篇 老旧小区改造难题多(老旧小区改造解决方案) 作者:admin
【导读】【热点梗概】9月20日,温州市政协十一届三十七次主席会议召开,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开展专题协商。记者从会议上获悉,目前,温州市已起草研究《温州市区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共11个小区列入新一轮老旧小区提升改造试点。
第5篇 四川公务员招多少人(2021四川公务员岗位热度及报名人数查询) 作者:admin
(记者周前进)记者昨日从四川省人事厅考试中心获悉,目前广元、泸州、眉山、自贡、巴中、资阳、内江等7市陆续公布了公务员招考计划,7市将招录596人,其中,广元、自贡和内江招考公务员今起报名。两种职位招录对象不同这7市的招考职位分为普通职位和特殊职位。普通职位主要面向2008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符合职位要求的社会在职、非在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