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基层政法干警招考公告(基层政法干警招录考试官网)
- ·下一篇文章:如何对付羊毛党(打击羊毛党)
大学生网贷面试题(高校网贷问题)
【相关背景】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一名学生因还不起巨额网贷而跳楼自杀,这起恶性事件丝毫没有影响网贷进校园的步伐。一些网贷平台更是打出“秒放”、“无前期”、“大学生免息贷款”等诱人字眼,以吸引在校大学生的目光。
@新京报周铭川:大多数网贷平台放贷的利率,并未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一般年利率仍控制在20%以内,因此在法律上可能不会被认定为高利贷。但是,从相关报道来看,这些平台在收取约定的利息之外,还会以罚息、服务费、违约金、滞纳金、催收费等名目,收取远远高于贷款本息的巨额费用,从而在实质上,在普通民众的生活经验里,就是不折不扣的高利贷。比如死者小郑,先后接触十多家贷款平台,先从B家贷款还A家,再从C家贷钱还B家……贷了一家又一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滚出近百万元债务。这种实质上放高利贷的行为,已经涉嫌犯非法经营罪,应当受到刑事追究。这些贷款公司在向大学生群体推销业务时,往往不可能如实告知借款的真实风险,不可能详细告知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可能金额,反而经常是以“零首付”、“零利息”等低门槛、低成本进行欺骗诱导,致使某些涉世不深、自制能力较弱而又消费欲望旺盛的大学生上当受骗,从而既侵犯了“金融服务”消费者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又有欺诈诱导和强迫交易之嫌。国家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目的,应当是为了发展所谓“普惠金融”,以方便众多小微企业融资创业,但是当互联网金融被少数居心不良者滥用牟利时,就应当反思这项制度的漏洞与合理性。银监、工商、公安等部门应当联合行动,对校园网贷中涉嫌违规、违法的现象依法进行调查、监管,避免再有悲剧发生。
@广州日报张涨:有统计显示,近年来针对大学生的网贷平台已达数百家;有的地方调查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使用过网络贷款。网贷进校园,风险不可不察。首先,对网络贷款平台应当加强监管,大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网络贷款是一个新兴事物,对其监管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实际上,针对大学生信贷,有关部门早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央行2009年就曾叫停了银行对大学生发放透支额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但当本就存在监管难题的网贷,遇上还款能力弱、风险意识低的大学生群体,学生网贷更易出现问题。其次,网贷平台的自身建设仍要加强。很多大学生之所以选择网贷,就是看中了便利和低门槛。很多针对大学生的网贷无需抵押,只需要身份证、手机号、学校专业等基本信息就能贷到款。看似便捷,却有很大风险。再次,学校、家庭都不能忽视大学生的“财商”教育,大学生也要端正自身消费观念。此外,还要补上大学生“财商”教育短板,学会驾驭金钱、建立风险意识,把提前消费、信贷投资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网络贷款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有其自身积极意义。若是使用得当,大学生群体亦能从中受益。但在飞速发展的新事物面前,部门监管能力、从业人员素质以及大学生自身消费观念都要及时“升级”,方能让网贷为求学生涯助力而非添乱。
@徐州日报桑胜高:应当说,网贷并非洪水猛兽。但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纯消费群体”来说,显然弊大于利。所以,对待网贷进校园一事,我们必须保持几分冷静与清醒,有必要通过加强监管和引导。首先,应明确对网贷平台的监管责任。目前,绝大多数网络借贷平台处于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的“三无”状态。对此,必须进一步明确对网络平台的监督职责,整合工信、银监、工商等多部门对其进行全方位监督监管。
其次,高校及有关方面应加强对学生使用网贷的教育和引导。尤其要引导他们合理消费,不攀比,不追风,使自己的消费需求与实际经济状况相适应,不陷入消费陷阱。另外,学校及相关方面还应引导学生识别某些不良的网贷,提高他们的风险防御意识,将网贷带来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解析】
尽管这是个极端的案例,却折射了网贷进校园带来的负面效应。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超前消费等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网贷消费也成为普遍现象,很多网购平台也推出网贷服务迎合大学生消费需求。然而大学生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更重要的是还将助长大学生过度消费、盲目攀比之风。
因而,网贷虽然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却存在着一定风险,首先,某些不知节制的大学生,可能就此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甚至会陷于失信、违约的困境;再者,对于网贷平台而言,也许会因此大幅拉升坏账率,直至造成资金链断裂……
而且大学生本省是不具备还款能力的,贷款消费后最终还是要指向家长或者通过其他不法渠道获得,所以,对于大学生网贷,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应该设计一套合理的大学生网贷消费系统,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而且各大互联网贷款平台也要建立一套规范、严格的放贷收贷程序,严格把关。与此同时,作为高校也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作为家长要对孩子的开支情况加强监管,切莫对孩子任性消费的行为听之任之,只有多方合力,才能纠正大学生过度消费甚至负债的消费观念。
相关文章:
第1篇 行测文学常识积累(文学类知识) 作者:admin
行测常识判断考查题量大、范围广,是失分率较高的一种题型。其实,该类题型考查知识点仅在“知其然”的层面上,不是特别深入,所以破解此类题目应以积累为本。接下来,中公教育为考生们准备了文学常识中的一些“四”来扩充大家的储备。大家最为熟悉的应是“四大名著”,全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包
第2篇 拆穿了他的谎言(拆穿别人谎言的套路) 作者:admin
俗话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最重要的还是思考。公务员备考道路就是锻炼思维能力的道路,最终出头的肯定不是硬学的而是会学的。作为考验智商的终极题目——逻辑判断题,不知道杀死了多少学霸的脑细胞,伤害了多少学渣的小心脏。而其中的真假话问题,真是让多少痴心儿女真真假假分不清楚。当我们已经习惯了“一找二绕三回头”的方法,出题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又推出了更多更难
第3篇 让学生站在教育的中央(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作者:admin
申论范文:让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实现教育公平教育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历经千年依旧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也将教育的重性阐述的淋漓尽致。教育肩负着培训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能力、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能,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教育公平,是孔子、柏拉图等东西方仁人志士追求千百年的奋
第4篇 老旧小区改造难题多(老旧小区改造解决方案) 作者:admin
【导读】【热点梗概】9月20日,温州市政协十一届三十七次主席会议召开,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开展专题协商。记者从会议上获悉,目前,温州市已起草研究《温州市区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共11个小区列入新一轮老旧小区提升改造试点。
第5篇 四川公务员招多少人(2021四川公务员岗位热度及报名人数查询) 作者:admin
(记者周前进)记者昨日从四川省人事厅考试中心获悉,目前广元、泸州、眉山、自贡、巴中、资阳、内江等7市陆续公布了公务员招考计划,7市将招录596人,其中,广元、自贡和内江招考公务员今起报名。两种职位招录对象不同这7市的招考职位分为普通职位和特殊职位。普通职位主要面向2008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符合职位要求的社会在职、非在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