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可能性推理削弱力度(判断推理削弱型)
- ·下一篇文章:辽宁公务员报名疑点问答怎么答(辽宁公务员报名情况)
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物质有哪些(人体所需六种营养物质)
【导读】
公职类考试中,科技常识是很让人头疼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文科生小朋友来说更是噩梦一样的存在,许多人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实在公共基础知识里面科技考察的比较简单,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庞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化繁为简,以不变应万变。本篇主要针对生物常识里面的6大营养物质进行概括总结,梳理相关考点,帮助大家掌握。
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即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维生素、水。
一.生命之源——水
1.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营养元素是水;
2. 运动员在剧烈运动之后要及时补充淡盐水,维持体内渗透压的稳定,不能喝大量糖水。
二.物质基础——蛋白质
1.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由C、H、O、N等元素构成。
2. 人体内的氨基酸根据自身能不能合成分为两类氨基酸:第一,人体不能合成的或是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要从外界食物中摄取的是必需氨基酸;第二,人体可以合成并且能满足机体需要不需要从外界食物中进行摄取的是非必需氨基酸。
3. 人体内酶的本质大部分是蛋白质。
4. 哪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鸡蛋、大豆、牛奶、肉类等。
三.直接能源物质——糖类
1. 糖类又被称为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直接能源物质,由C、H、O三种元素构成。包括单糖(葡萄糖)、二糖(蔗糖、麦芽糖)、多糖(淀粉)等。
2. 哪些食物中富含糖类:小麦、大米、玉米等。
四.储能物质——脂肪(油脂)
1. 脂肪也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可以为人或动物提供能量。
2. 哪些食物中富含脂肪:肉类、大豆等。
3. 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蛋白质、糖类、脂肪,人体消耗有机物的前后顺序为:糖类——脂肪——蛋白质。
五.无机盐
无机盐也是人体所必备的营养物质之一,它们在人体内,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在考试中常考察缺少哪种物质得什么病,需要一一对应。
1.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2. 缺铁——缺铁性贫血
3. 缺钙——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4. 缺锌——生长发育不良
六、维生素
维生素在人体内不参与人体反应,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可以调节生理活动。包括维生素A、B、C、D等,在蔬菜、水果、肉蛋、动物肝脏里含量丰富。
1. 缺维生素A——夜盲症
2. 缺维生素B——脚气病、口腔溃疡
3. 缺维生素C——坏血病,易感冒、咳嗽
4. 缺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维生素D是唯一可以人体少量合成的维生素,太阳中的紫外线可以使人体合成维生素)
相关文章:
第1篇 行测文学常识积累(文学类知识) 作者:admin
行测常识判断考查题量大、范围广,是失分率较高的一种题型。其实,该类题型考查知识点仅在“知其然”的层面上,不是特别深入,所以破解此类题目应以积累为本。接下来,中公教育为考生们准备了文学常识中的一些“四”来扩充大家的储备。大家最为熟悉的应是“四大名著”,全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包
第2篇 拆穿了他的谎言(拆穿别人谎言的套路) 作者:admin
俗话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最重要的还是思考。公务员备考道路就是锻炼思维能力的道路,最终出头的肯定不是硬学的而是会学的。作为考验智商的终极题目——逻辑判断题,不知道杀死了多少学霸的脑细胞,伤害了多少学渣的小心脏。而其中的真假话问题,真是让多少痴心儿女真真假假分不清楚。当我们已经习惯了“一找二绕三回头”的方法,出题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又推出了更多更难
第3篇 让学生站在教育的中央(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作者:admin
申论范文:让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实现教育公平教育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历经千年依旧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也将教育的重性阐述的淋漓尽致。教育肩负着培训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能力、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能,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教育公平,是孔子、柏拉图等东西方仁人志士追求千百年的奋
第4篇 老旧小区改造难题多(老旧小区改造解决方案) 作者:admin
【导读】【热点梗概】9月20日,温州市政协十一届三十七次主席会议召开,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开展专题协商。记者从会议上获悉,目前,温州市已起草研究《温州市区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共11个小区列入新一轮老旧小区提升改造试点。
第5篇 四川公务员招多少人(2021四川公务员岗位热度及报名人数查询) 作者:admin
(记者周前进)记者昨日从四川省人事厅考试中心获悉,目前广元、泸州、眉山、自贡、巴中、资阳、内江等7市陆续公布了公务员招考计划,7市将招录596人,其中,广元、自贡和内江招考公务员今起报名。两种职位招录对象不同这7市的招考职位分为普通职位和特殊职位。普通职位主要面向2008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符合职位要求的社会在职、非在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