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疾病诊断的流程(疾病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试题)
- ·下一篇文章:中国古代文化传播(中国古代文化传播的演进趋势)
谣言对策(谣言看法)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6申论热点《谣言特点》,帮助考生丰富热点话题知识,剖析答题技巧。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给定材料:
材料1:“捡到粗心小朋友的高考准考证,谁认识通知下,别耽误了高考大事。白××,考点市一中,考场013,座号11,准考证号204101311。请大家帮忙互相转发,别耽误了孩子高考!联系电话138××××8131。”
高考前几天,上面这条信息,通过好心网友,在微博、微信和QQ群、贴吧上疯狂转发。可这却是一条不实信息,甚至暗藏骗局。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信息传播日益迅捷,不实信息和网络谣言的传播也有了更加肥沃的土壤。如何尽可能避免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如何不让充满好心、饱含社会责任感的转发,成为谣言扩散的支点?阻击网络谣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材料2:从5月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已在全国范围内集中部署打击利用互联网造谣和故意传播谣言行为,一场网络谣言阻击战正在打响。
6月7日,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平台“平安北京”通过微信提醒网友,勿轻信高考寻证寻人信息。“平安北京”运行团队成员赵峰介绍说,最近在网络上的寻证寻人信息,看似有名有姓,但稍加分析、搜索,就发现漏洞不少。
比如“在18中附近拾到李亚成的高考准考证号”,检索却发现李亚成在多个城市丢失了准考证,还都是在18中附近。又比如,前面提及的“准考证号204101311”,已经成为2013年出镜率最高的准考证号。而早在6月5日,当地媒体就通报说高考准考证找到主人了,但各大网络平台上仍重复出现,“事发城市”各不相同,各地都在为“本地的204101311准考证”寻找失主。
赵峰说,这些不实信息有些是因为同情心而以讹传讹,有些则是诈骗者刻意改编传播留下吸费电话号码,一旦拨打可能遭遇经济损失。
此前,在四川芦山地震后,一条被广泛传播的“寻找徐敬回家”谣言,所留电话是早就被曝光的高额吸费电话。
从内容上看,网络不实信息可以分为科普知识类、社会热点等种类。《新浪微博社区管理规定(试行)》中明确的7种不实信息表现形式,分别为整体失实、捏造细节、图文不符、夸大事实、过期信息、信息残缺、断章取义。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匡文波指出,谣言自古就有,但现在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快,一条谣言经过转发后很快就能人尽皆知。
他认为,谣言传播也有规律可循,其中两个主要的因素是:重要性和模糊度。他解释说,事件要是不重要,公众也就很难去关注。同时,模糊度越高,谣言流传越广。他举例说:“日本核泄漏事件对我国有一定影响,因此大家都很关注。同时,核科学对于公众来讲很陌生,再加上信息的模糊度很高,在某种程度上就助推了‘抢盐’风波。”
赵峰分析说,一些网络谣言如同病毒一般,每年都会反复发作,或者随着新闻热点演化成新“变种”出现。一般而言,此类谣言的一大特点是,内容惊悚、关注度高,发布者只叙述“事实”,不明确信息源,却显得自己是现场目击者,或者有权威信息源,有时还会附加图片。此时,网友稍不注意,就会成为谣言的传播者。一条谣言的传播甚至是爆发性的,但要辟谣却并不简单。
随着新媒体互动平台的推广,由于现有法律的缺位和不健全,以及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导致用户在网上的行为和言论难以受到有效和及时的约束,辟谣成为更复杂和艰巨的任务。
材料3:.就像计算机病毒有不同变种和版本,网络谣言作为一种病毒,也在不断变换着面孔和情节。近年来,从“后妈虐童”、“艾滋女事件”、 “金庸去世”,到“谣盐”风波、国税“47号文件”……其负面影响所及,不仅损害了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公信力,而且还超出虚拟社会的范畴,冲击现实社会生活,在社会心理层面投下层层阴影。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谣言自古不绝。在微博、手机等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空间作为社会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一方面使信息传播、交流互动空前便利,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为谣言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沃壤。如果说谣言猛于虎,那么网络谣言则是搭乘信息化便车的“插翅虎”。
正如英国社会学家尼克·史蒂文森所指出的,“随着社会的媒介化程度日益加深,传媒能制造出强大的‘信息螺旋’,在这个螺旋中,相关的事件自动集合成一个冲量,可能导致无心插柳的结果和无法预估的结局。”谣言一旦利用了网络的放大器效应,其传播速度、影响范围、社会危害将成几何数级的增长,误导着传谣习惯,助长着信谣心理,成为网络空间难以承受的“超级病毒”。
谣言泛滥,既是社会的老大难问题,也是网络新媒体的“成长的烦恼”。以微博为例,虽然其用户数井喷式地增至1.95亿,但依然是“测试版”,其发展刚刚起步。虽然微博信息和言论存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一面,但总体而言,它在促进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方面已经初试锋芒,显示了巨大的潜力。当此成长的关键阶段,就更应坚持正确方向,抵制网络谣言等病毒的侵害,呵护这一片宝贵的公共话语空间,让其在创新社会文明、丰富公众生活等方面创造更大价值。
当前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反复,净化网络环境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时刻践行。
一些网络谣言如同病毒一般,每年都会反复发作,演化成新,变种,出现。请概括“给定资料”,说明网络谣言有哪些特点?
要求:准确、全面.深刻: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当前,网络谣言利用网络的放大器效应,在谣言内容、传播方式、社会危害等方面呈现出新特点,成为网络空间的“超级病毒”。具体表现在:
1.网络谣言可分为科普知识、社会热点等种类,以整体失实、捏造细节、图文不符、夸大事实、断章取义等为呈现特点。2.谣言信息具有重要性和模糊性的特点,模糊度越高,流传度越广。3.利用网民的好奇心、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以讹传讹;4.传播速度快,甚至是爆发性的,一条谣言经过转发后很快就能人尽皆知,但辟谣却不简单;5.一些网络谣言如同病毒一般,每年都会反复发作,或者随着新闻热点演化成新“变种”出现。内容关注度高,且发布者只叙述“事实”,不明确信息源,却显得自己是现场目击者,或者有权威信息源,网友稍不注意,就会成为谣言的传播者。(318字)
相关文章:
第1篇 行测文学常识积累(文学类知识) 作者:admin
行测常识判断考查题量大、范围广,是失分率较高的一种题型。其实,该类题型考查知识点仅在“知其然”的层面上,不是特别深入,所以破解此类题目应以积累为本。接下来,中公教育为考生们准备了文学常识中的一些“四”来扩充大家的储备。大家最为熟悉的应是“四大名著”,全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包
第2篇 拆穿了他的谎言(拆穿别人谎言的套路) 作者:admin
俗话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最重要的还是思考。公务员备考道路就是锻炼思维能力的道路,最终出头的肯定不是硬学的而是会学的。作为考验智商的终极题目——逻辑判断题,不知道杀死了多少学霸的脑细胞,伤害了多少学渣的小心脏。而其中的真假话问题,真是让多少痴心儿女真真假假分不清楚。当我们已经习惯了“一找二绕三回头”的方法,出题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又推出了更多更难
第3篇 让学生站在教育的中央(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作者:admin
申论范文:让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实现教育公平教育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历经千年依旧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也将教育的重性阐述的淋漓尽致。教育肩负着培训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能力、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能,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教育公平,是孔子、柏拉图等东西方仁人志士追求千百年的奋
第4篇 老旧小区改造难题多(老旧小区改造解决方案) 作者:admin
【导读】【热点梗概】9月20日,温州市政协十一届三十七次主席会议召开,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开展专题协商。记者从会议上获悉,目前,温州市已起草研究《温州市区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共11个小区列入新一轮老旧小区提升改造试点。
第5篇 四川公务员招多少人(2021四川公务员岗位热度及报名人数查询) 作者:admin
(记者周前进)记者昨日从四川省人事厅考试中心获悉,目前广元、泸州、眉山、自贡、巴中、资阳、内江等7市陆续公布了公务员招考计划,7市将招录596人,其中,广元、自贡和内江招考公务员今起报名。两种职位招录对象不同这7市的招考职位分为普通职位和特殊职位。普通职位主要面向2008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和符合职位要求的社会在职、非在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