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权是什么法(名誉权的相关法律规定)
在常识判断法律考点中,民法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名誉权作为人格权部分的亮点内容,国家事业单位考试网今天将结合考点进行讲解,方便同学们理解和吸收相关知识点,现将其考点梳理如下。
名誉权的概念: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名誉权,是指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对其名誉享有的不受他人不法侵害的权利。
考点1:民法典对名誉权和名誉都进行了明确的定义,这里就概念本身而言,是可以进行判断题考察的,将其他权利的定义与名誉权进行词语替换,例如:名誉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这一说法就属于错误说法,这也是常见考点。
考点2:名誉权的享有主体不仅仅是自然人,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都是名誉权的享有主体,这里可以进行选择题的考察,法人也能和自然人一样的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名称权。
名誉权中的信用权:
信用:是对民事主体在经济上的一种客观评价。《民法典》没有单独规定信用权,但是对于信用提供了名誉权的保护,如因加害行为导致民事主体信用评价降低,则构成对名誉权的侵犯。
考点1:结合个人信息权进行区分考察,《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条?:民事主体与征信机构等信用信息处理者之间的关系,适用本编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例如个人的财产状况、消费信息、负债信息、个人存款都属于个人信息的,如在处理个人信息的过程中导致了民事主体信用评价降低,则侵犯名誉权,如处理不当但是没有导致信用评价降低,则只构成对于个人信息权的侵犯。例如:信用征信机构将个人信用记录错误登记或者非法的披露,法院在强制执行过程中错误将被执行人拉入黑名单,限制高消费等行为,就属于在处理个人信息的过程中,使得被侵害人的信用评价降低,属于对名誉权的侵犯。
考点2:案例的形式考察对于名誉权中信用的侵犯。例如:甲非法使用乙的信用报告,并由此造成乙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甲的行为导致了乙的信用评价降低,构成对乙的名誉权侵犯。
名誉权的侵害构成要件:
考点1:行为实施了侮辱、诽谤、减损他人信用的损毁名誉的加害行为,该行为必须是特定的一人或者数人,如果对象是一类人则不构成名誉权的侵犯。例如:甲是A省人,乙对甲有私人恩怨,在与朋友聚会时公开表示A省人都是没脸没皮的人,这不属于侵犯名誉权。
考点2:加害行为要为第三人知晓,如不知晓,不属于侵犯名誉权。例如:甲乙是夫妻,一日甲在家中掌掴乙,并要求乙跪下认错,这一行为并非为第三人知晓,因此没有侵犯乙的名誉权。
考点3:加害行为造成客观的社会评价降低,如果最终客观评价没有降低,不属于对名誉权的侵犯。例如:甲乙是夫妻,一日甲在大家上,要求乙跪下认错,众人议论纷纷,都觉得这是爱的表现,给乙点赞,乙的社会评价没有降低,因此没有侵犯名誉权。
名誉权新规:
考点1:《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例如:甲是政治家,因为包养情妇和受贿接受调查,被媒体披露甲大量的受贿以及包养情妇的事实,媒体的报道虽然导致了甲的客观评价降低,但是正当的对于公众人物的监督,不属于侵犯名誉权。如果媒体捏造甲包养情妇或者受贿事实,导致甲的社会评价降低,仍然属于对甲的名誉权侵犯。
考点2:《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七条: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例如:甲是一位事业有成的艺术家,乙将甲生平编撰成小说,甲在书中被刻画成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卑鄙小人,甲由此被大家议论纷纷,乙属于对甲名誉权的侵犯。
考点3: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仅其中的情节与该特定人的情况相似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例如:甲是一位著名的明星,一日在看乙的小说时,其中某个情节为主人公为了自己的事业,抛弃自己的子女,甲认为乙是在影射自己,侵犯自己的名誉权。这里乙的小说并不以甲为描述对象,仅某个情节与甲的个人情况相似,因此不承担对甲名誉权的侵犯。
刷题巩固:
(多选)甲将捡来的乙的身份证办理了信用卡,并恶意透支,导致乙被列入失信人名单,依据民法典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甲侵犯乙的名誉权
B.甲侵犯乙的信用权
C.甲侵犯乙的姓名权
D.甲侵犯乙的身体权
【解析】AC。A选项正确,甲的恶意透支导致乙被列入失信人名单,导致了乙的信用评价降低,构成对乙的名誉权侵犯。B选项错误,民法典并没有单独规定信用权,甲对乙的信用侵犯是属于对乙的名誉权侵犯。C选项正确,甲以乙的名义办理信用卡,属于盗用他人姓名,构成对乙的姓名权的侵犯。D选项错误,身体权是自然人的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题目中未体现甲侵犯乙的身体完整或行动自由,不构成对身体权的侵犯。故本题答案为AC。
相关文章:
第1篇 行测做题思维(行测的思维)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试卷中,有一部分的题目始终都是大多数考生的噩梦,那就是数量关系。此部分的内容难度大,耗时久,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灵活性高,所以很多考生会选择放弃该部分,但是,放弃的后果就是导致整个行测的分数偏低,或者无法拉开整体的笔试分数。那到底如何才能够拿到这一部分的分数呢?其实,对于数量关系的部分,解题的关键在于思维,而大部分考生做题最关心的往往是自己做得对不对,而不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所以
第2篇 治污的关键(治污是什么意思)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2015年11月份全国74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公布了,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全位于东北华北。有网友调侃说“看到沈阳垫底,我们市长舒了口气”,原因是某市空气质量前几个月排位垫底,于是市长发了狠话,发誓下月起必须摆脱差评。深度解析[权威论述]领导干部不能说起来放狠话,做起实事挂空挡。——习近平[
第3篇 政府信息网络化的问题(网络政府信息的特点) 作者:admin
【申论材料】以网络信息技术革命为特征的现代社会,正在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对政府管理也提出了挑战。自从美国政府提出要建设国家的“信息高速公路”以来,这一战略性的决策对于保持美国经济在21世纪的继续繁荣和稳定,增强美国的国际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也提出了建设中国的信息网络的规划,提出首先建立“三金
第4篇 胃液常见的检查方法有哪些(胃液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 作者:admin
对于生理学中的消化液这个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接下来就有卫生人才网针对胃液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帮助考生进行复习。首先我们来看一道题:1.【单选题】下列对胃液说法错误的是:A.壁细胞分泌盐酸B.内因子有壁细胞分泌C.胃蛋白酶原
第5篇 安徽公务员面试评分表(安徽公务员面试是结构化还是无领导) 作者:admin
一、综合分析能力综合是指将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统一整体的认识。(跟分析相对)分析是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对)A.时政类—社会现象例:近日出现了“地沟油不会重新流入餐桌”、“北大校长说: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等一系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