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拒绝人面试的语言措辞(拒绝人际关系是什么心理)
- ·下一篇文章:江苏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江苏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比例法应用题及答案(比例法解题)
数量关系是行测中的一个重要考察部分,能够快速解决数量关系的考生在考试中基本可以和其他考生拉开较大分差,而比例法是解决数量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行程、工程以及其他很多题型中都可以能够应用。对于比例法,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突破。
比例的化简
比例的统一
例1、若甲车间初级、中级技工人数之比为 5∶3,中级、高级技工人数之比为 2∶1, 则甲车间初、中、高级技工人数之比为?
解析:题干中给出初:中=5:3,中:高=2:1,大家观察这两个比例关系不难发现,两个比例关系中都存在一个相同的量也就是中级技工的人数,那最终我们要求三者之比其实就可以借助中级这个不变量进行统一,把中级人数的份数变为相同份数,这样一份所对应的实际量也就一样了,两个比例关系也就统一到同一个维度上了。那我们可以把中级的人数统一成6分,第一个比例关系扩大2倍,第二个比例关系扩大3倍,最终可以得到初:中:高=10:6:3。
例2、若甲、乙两车间的技工人数之比为 8∶5,甲车间有 5 名技工调转到乙车间,此时 甲、乙两车间技工人数之比为 3∶2,则乙车间原来和现在的技工人数之比为?
解析:本题中存在两个比例关系,这两个比例关系并没有很明显的不变量,但是其实大家再去认真思考,会发现其实两个比例关系其实隐藏了一个不变量即总量,所以可以借助总量进行统一,第一个比例关系总量为13份,第二个为5份,则可以统一为其最小公倍数65份,第一个扩大5倍,第二个扩大13倍,最终可以得到所求为25:26。
由以上两道例题我们可以得出比例解决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找到不同比例关系中都存在且不变量,然后统一为最小公倍数即可。
正反比的运用
在数量遇到的题中,常用到的思想为正反比的思想。当乘积为定值时成反比,商为定值时成正比。
例:已知自行车与摩托车的速度比是 2∶3,摩托车与汽车的速度比是 2∶5。已知汽车 15 分钟比自行车多走 11 公里,问自行车 30 分钟比摩托车少走多少公里?
A.2 B.4 C.6 D.8
解析:本题中根据题干不难发现三种车辆行使的时间相同,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存在正比关系。根据摩托车的速度进行比例统一,可得自行车、摩托车、 汽车速度之比为 4∶6∶15。由汽车 15 分钟比自行车多走 11 公里,可知 15 分钟内三者所走路程分别是 4 公里、6 公里、15 公里,则 30 分钟自行车、摩托车所走路程分别是 8 公里、12 公里,自行车比摩托车少走 4 公里。故本题答案为B。
相关文章:
第1篇 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的管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 作者:admin
2013年2月28日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面试真题作为一名出入境边检人员,领导让你负责开通一个网站与市民做交流活动,你会怎么做?【参考答案】开通边检交流网站,不仅可以为民众答疑解惑,也可以更好的进行边检知识的宣传,保证民众在日后的边检通关中能够
第2篇 建立容错机制的意义(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公务员考核的意义) 作者:admin
【背景材料】今年4月以来,涉及65平方公里、94个自然村、3万多人的广州增城挂绿湖水利工程拆迁工作进展非常迅速。而部分拆迁户反映,政府用亲情逼迁,他们最终签了拆迁协议。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增城市政府多个文件要求有关公职人员参与征拆工作。对于部分公职人员表现不积极,感到很大压力。不独广州增城,“亲情逼迁”在其他一些城市也出现过。此种拆迁行为的特点是,举凡拆迁对象的七大姑、八大姨,均有义务帮
第3篇 理清假言命题关键词是什么(理清假言命题关键词有哪些)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备考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假言命题在事业单位考试中颇受考官青睐,根据掌握的历年真题来看几乎常常有假言命题的身影出现,所以说假言命题是大家备考事业单位考试时一定要掌握的重要考
第4篇 体育项目招商引资(体育招商引资建议) 作者:admin
【导读】本篇内容中公事业单位提供面试热点知识《体育产业招商引资签约,六大项目成投资热点》。【热点梗概】近年来,杭州市积极调整体育产业结构,加大体育产业培育力度,体育产业门类逐渐增多。杭州市体育产业招商引资签约仪式从2015年开始,至今已持续四年,共签订有行业代表性的22家企业累计投资额突破110亿人民
第5篇 2016年7月时事政治(2016年8月7日,王某为购物消费便利,到甲支付机构) 作者:admin
时事评论背景:政府购买服务,是政府改善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不久前,国家成立了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凸显了对政府购买服务的进一步重视,将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创新带来积极影响。时事评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