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新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和新经济自由主义)
- ·下一篇文章:民法关于不当得利的法条(民法对不当得利的规定)
字斟句酌的需要让人深思(字斟句酌是褒义词吗)
申论文章写作, 审题立意乃文章写作第一关。审题不清,方向不明,会遗漏很多重要信息点,导致立意不准,写作中心有偏差,乃至偏题、跑题,如此申论文章分数自然四类,失败也就在所难免。如何审清题目,把握命题意图?关键在于审题时,要字斟句酌,不要走马观花。要学会分析题干中的关键字词、短语,同时推敲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找出写作中心、写作角度,由此形成立意方向,然后再结合材料提炼总分论点。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将以2018国考申论作文为例为大家讲解。
【例题】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 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字左右。
一、审题,分析关键词句
纵观题目,不仅是题干,还要看要求。我们马上会抓取主要信息:一是给定资料6中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二是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三是以“试谈‘有’与‘无’” 为题。 由此能确定文章写作中心为,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立意角度为“有”与“无”,两者相结合可以明确写作重点为:城市建设的“有”与“无”,文章标题为:试谈‘有’与‘无’。然后会引发一系列思考,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有什么? “有”“无”指定的是什么?有什么关系?与城市建设有何种意义?等等。
二、立意,提炼中心论点
带着审题思考梳理材料,涉及城市治理的材料主要是3至6。其中资料5、6阐述了月亮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启示,地下地上是一对“有”“无”,让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潜力倍增。此城市治理理念与老子“有”“无”之用暗合。资料3、4以国内瑞丽花园、南平巷,国外巴黎新桥、圣保罗城市建设为例,谈到城市建设中存在居民活动空地有限、过度商业开发等问题,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其中城市高楼林立与公共空间是一对“有”“无”,过度商业开发与人居环境、文化保护是一对“有”“无”。好的城市建设要处理好这些“有”“无”关系。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则发挥其作用。从材料中总结可知,当前城市治理理念中存在“重有轻无”的问题。解决之道便是,转变城市治理思路,恢复城市公共空间功能,不只“造景”,更要“化人”,有无共享互用。
由此总结提炼文章中心论点为,转变城市“重有轻无”的治理理念,“有”“无”互用,才能彰显城市意义,提升群众获得感。
相关文章:
第1篇 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的管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 作者:admin
2013年2月28日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面试真题作为一名出入境边检人员,领导让你负责开通一个网站与市民做交流活动,你会怎么做?【参考答案】开通边检交流网站,不仅可以为民众答疑解惑,也可以更好的进行边检知识的宣传,保证民众在日后的边检通关中能够
第2篇 建立容错机制的意义(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公务员考核的意义) 作者:admin
【背景材料】今年4月以来,涉及65平方公里、94个自然村、3万多人的广州增城挂绿湖水利工程拆迁工作进展非常迅速。而部分拆迁户反映,政府用亲情逼迁,他们最终签了拆迁协议。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增城市政府多个文件要求有关公职人员参与征拆工作。对于部分公职人员表现不积极,感到很大压力。不独广州增城,“亲情逼迁”在其他一些城市也出现过。此种拆迁行为的特点是,举凡拆迁对象的七大姑、八大姨,均有义务帮
第3篇 理清假言命题关键词是什么(理清假言命题关键词有哪些)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事业单位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备考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假言命题在事业单位考试中颇受考官青睐,根据掌握的历年真题来看几乎常常有假言命题的身影出现,所以说假言命题是大家备考事业单位考试时一定要掌握的重要考
第4篇 体育项目招商引资(体育招商引资建议) 作者:admin
【导读】本篇内容中公事业单位提供面试热点知识《体育产业招商引资签约,六大项目成投资热点》。【热点梗概】近年来,杭州市积极调整体育产业结构,加大体育产业培育力度,体育产业门类逐渐增多。杭州市体育产业招商引资签约仪式从2015年开始,至今已持续四年,共签订有行业代表性的22家企业累计投资额突破110亿人民
第5篇 2016年7月时事政治(2016年8月7日,王某为购物消费便利,到甲支付机构) 作者:admin
时事评论背景:政府购买服务,是政府改善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不久前,国家成立了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凸显了对政府购买服务的进一步重视,将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创新带来积极影响。时事评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