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 > 常识判断

    中国古代的司法理念(中国古代司法追求的司法效果)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8 12:27:29

    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中国古代司法的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法律刑民不分、行政与司法不分,司法权由县令执掌。自汉“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后,无论是立法还是裁判,实际上都以儒家礼法为内核,因此也呈现出特有的法律形态与价值。

    劝善厚俗

    于房是山西定襄人,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任奉化令。他在任期间,“民以事至庭,耳提面谕不倦,务在惩恶劝善、兴利除害以厚风俗”。与西方司法的被动性不同,中国古代县令在判案时不止步于个案的定分止争,而是更重视对当事人的教化以及对当地民风的矫正。基于这样的理念,县令在审案时往往不会机械地按照律令条文来裁判,例如元朝时的奉化州达鲁花赤(掌印者之意)察罕曾遇到一个案件,有一村民的尊亲去世,但因家贫无法举丧,就将妻子卖了,后被告发,按当时法令应当治罪。但察罕在听取村民的陈述后,不仅“原其罪”(即免罪),还自己“出俸钱给之”。目的是鼓励尊亲的行为,即所谓的“为恕人之所欲和、所欲礼、所欲严、所欲慈者,吾皆如其心而欲之”。另一方面,“争讼好斗”通常被视为一地民风不淳的象征。明万历年间奉化令陈文绍“察奸摘伏、烛事如神”,当地有一个舞文滥诉多年的讼棍,陈文绍“搜其党、穷治之,邑事顿清”。

    宽严相济

    儒家重教化并不意味着偏废刑罚,所谓“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元代奉化州判程时敏平易近人,临庭发政时心平气和,但对奸魁侠徒、哗党败类却疾之如仇,一旦抓捕归案则细致审理,不纵丝毫。对于这种“菩萨心肠”与“金刚怒目”的结合,他举例解释,尧舜诛杀四个部落首领,周公惩治南方的荆楚,杀掉、流放叛乱的管叔、蔡叔,孔子诛杀乱政的少正卯,都是一种更宏大的“恕”。惩恶是为了扬善,对大凶大恶的“严”,就是对天下百姓的“恕”,所以说“长吏者惟能于此有所不恕,然后能行真恕。故曰仁者必有勇,又曰惟仁者能恶人”。元代另一位奉化县令在面对“军卒骄横,剽掠村落”时,也是“不避豪势,获其渠魁(首领)一人、格杀之”,随后余众敛迹,乡里平安。

    可见儒家并不主张一味地宽恕、轻刑,对于横行乡里、为害一方的首要分子始终坚持严刑峻法,从重打击。

    决狱如流

    现代司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效率。中国古代司法官的一个品格特点就是“剖决如流、狱无留滞”。明洪武年间奉化县令郭麟“以儒术饰吏事,慈和恤民、刚柔兼济”。当时县里积案冤滞诖误极多,郭县令一边梳理纠错,一边“事机沓至、剖决如流”,而且能够做到“承上字下、靡不适宜”,即上合法令,下育乡里,颇受地方百姓爱戴。

    效率的前提是公正,只有做到胜败皆服才能实现真正的案结事了,这需要司法官具备极高的业务水平和品德修养。明正德年间的奉化令朱豹就是一个“严毅警慧”的贤吏。当时县里有恶少三五成群、挟妓饮博,这在明朝是明令禁止的。朱豹到任后即着手整治,全县只要是婚丧奢靡或俳优蛊惑妇女游嬉害礼伤教的,一律严禁必罚,后奸豪惴惴,莫敢不辑。朱豹审案时“凡争讼者使两输其情,徐折以片言,俯首心服,无一人称冤者”。听讼勤明、应时审判与曲达情理、熟谙利弊两者结合才能实现效率与公正的统一,才能做到士民悦服。

    主动司法

    “马锡五式审判方式”在中国古代也能找到其思想的根源。古代司法官往往身兼侦查与审判两职,因此不能只是坐堂问案、被动听讼。中国古代法律分得不是很细,“税、课、户、婚、田、土、钱、债”等均属民事范畴。元至正年间,奉化有百姓“田版籍不明”,当时县令李枢“躬为履亩,画图给劵,徭赋不忒”,为了老百姓的土地权属与税赋问题,县令亲自下田丈量土地,界定四至,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定分止争。明嘉靖年间,奉化有蒋姓两兄弟相互诘告多年,时任县令陈縞“至其家喻以大义,争遂息”,为了解决一起缠诉缠访多年的旧案,亲自上门调解做思想工作,这也被今天的法官所继承。

    廉洁奉公

    司法官的底线是廉洁,尤其是“地方全靠一官”的县令,他掌握着一县范围内所有事项的决断权,较之今天的地方长官权力更大,也更容易成为交结攀附的对象。例如明嘉靖年间的奉化令喻江“闲有饮宴,馈遗则捐俸资为之”,吃饭时收到礼品就用工资支付给对方,这与今天对法官的纪律要求可谓高度一致。

    奉化南部临海,是宁波湾重要渔港,中国第一渔村所在地,明代有个县令高迁忠就曾遇到借送海鲜而行贿的事,“有馈海错而潜置金其中”,将钱藏在海鲜中送给高县令,这种手段在今天的贪腐案例中也屡见不鲜。高迁忠没有严厉斥责、公开退还,而是“默返之,不扬于众”,一方面坚守了廉洁的底线,另一方面也照顾了他人的颜面,所以史家称赞“其贞以律己而容人之过类如此”。

    古代奉化县判例折射的司法价值取向至今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正如清嘉庆年间的奉化县令吕璜在二堂所挂楹联:“民心即在吾心,信不易孚,敬尔公先慎尔独;国事常如家事,力所能勉,持其平还酌其通。”良法善治最终落脚还是民心,公平正义无非天理、国法、人情融通,中华文明绵延五千载,中华法系的根脉其实从未断绝。

    刷题巩固

    1、关于古代司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因“大义灭亲”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而受到古代法律的肯定与鼓励

    B. 明清律中的“秋审”制度,反映了“人间司法应符合宇宙秩序”的观念

    C. 唐太宗在位期间,曾与百姓约法三章,包括“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D. 清河知县不受理武松告状,符合当时“命案没有尸体不予立案”的原则

    正确答案是 B

    中国古代刑法一直遵循着“亲亲相首匿的原则”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所以,大义灭亲只是局限于某些领域,并没有得到法律的肯定与鼓励。所以A选项错误;

    汉代对死刑的执行,实行“秋冬行刑”的制度。汉代统治者根据“天人感应”理论,规定春夏不执行死刑。除谋反大逆“决不待时”以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天以前执行。因为这时“天地始肃”,杀气已至,便可以“申严百刑”,以示所谓“顺天行诛”。秋冬行刑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唐律规定“立春后不决死刑”。明清律中的“朝审”“秋审”制度亦可渊源于此。所以B选项正确;

    《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所以曾经与百姓约法三章的是汉高祖刘邦而不是唐太宗。C选项错误;

    清河知县不受理武松告状,并不符合没有尸体不予立案的原则,我国古代并没有没有尸体就不予立案的相关规定。所以D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相关文章:


      第1篇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招考试题(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    作者:admin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招聘的笔试当中,一些高频考点在历年教师招聘考试中频繁出现,而很多考生和学员经常陷入这类考题中的文字陷阱,导致分数不理想。所以中公教师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关于这类容易出错的高频知识点的相关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这些考点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以防患于未然。一、单项选择题1.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16年。①救火英雄:三进火海,出来时快被烧成炭人;②乡村教师:37年捐40余


      第2篇    2013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2013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答案)    作者:admin

       安徽省申论标准预测试卷(A类)标准预测试卷一(关注社会焦虑)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2.应试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


      第3篇    申论需要练题吗(申论要考作文吗)    作者:admin

       “申论需要复习吗”,这是近年来很多考生心头的疑惑。因为部分考生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复习了很长时间,又是看书又是报辅导班,最终成绩反而比那些没有复习(坊间称之为“裸考”)的同学低,出现了“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情况。还有部分考生第一次参加考试时没有复习,申论分数也不低,第二次参加考试时进行了复习,学习了很多方法,背诵了很多范文,分数反而降了下去。实际上理性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上述两种情况仅仅是个别现象,并


      第4篇    河南公务员进面试比例(河南公务员面试批次)    作者:admin

       今年我省统招公务员面试成绩将当场公布。昨日,我省统招公务员参加面试确认方案出台,公务员考试成绩由考官当场评判,并当场公布,考生可以在面试结束后就知道自己的总分数。此外,由于报考职位冷热不均,今年招录2240个公务员名额将有所减少。附


      第5篇    需要内外兼修(内外兼修的下一句是什么)    作者:admin

       在国家公务员面试当中,考官考查不单单是一个考生回答问题的思路和方式,更多时候考生的外在仪容也是各大考官关注的事情.2016年国家公务员面试技巧之内在如果考生以为只要外在好就完事大吉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只有外在没有内在的考生会让考官觉得是绣花枕头。1.良好的心态心态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良好的心态对考生很重要。考生在面试考场可能会遇到某种突发状况,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