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食品监管要求(食品监管措施)
- ·下一篇文章:社会革命的深层根源在于什么(社会革命理论)
社会公德申论范文(社会公德范文)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6申论热点《社会公德》,帮助考生丰富热点话题知识,剖析答题技巧。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给定材料:
材料1
2016年10月8日早晨,河北保定一位七十多岁的脑梗老人骑三轮车不慎摔倒,一位女孩上前救助,被路人拍摄上传至网上。有的网友为这位女子点赞,部分网友质疑照片摆拍,个别网友攻击“想成网红想疯了”。后来老人的子女站出来为女子救父的行为点赞,这种质疑不攻自破。
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教育是要帮助他人,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事例。比如:广东一男子扶起一位摔倒在路边的老人,并将老人送去医院救治,竟被老人讹诈是将其撞倒之人,该男子一气之下自杀以证清白。引起了网友感叹:摔倒老人不敢扶、扶不起。言外之意,扶不起的不是老人,而是道德。24岁的大学生孟瑞鹏勇救落水儿童,孩子的母亲怕担责任,否认其救人行为。诸如此类好心人流血又流泪的事情发生,让人们不敢助人为乐,对陌生人冷漠,对受救助的人怀疑,对这个社会产生信任危机。
网络时代信息错综复杂,有很多事情真假难辨。一些人利用人们的好心,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令公众心寒。人们在做事情时会三思再三思,用一种有色眼镜去看待,持怀疑的态度,人与人之间被冷漠覆盖,这会严重影响公众的生活,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我们亟需改变这种现状。在立法方面,法律应更加完善,在好心人受诬陷时,有相关法律条文充分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受助者做出损害他人利益行为的,依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做到有理有据。用法律来威慑住那些居心叵测的人,避免再出现好心人流血又流泪的悲剧,暖回公众的心。在新闻传播方面,我们的新闻媒体要多多报道一些好人好事,不能以搏噱头而大肆报道一些负能量事件,用一些好的事例向公众传递一种正义和温暖,在社会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当然,建设美好社会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对他人多一些温存,互帮互助,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与美好。
材料2
近几年来,“扶不扶”逐渐成为热门话题,相关案例被搬上了春晚,在媒体报道中也屡见不鲜。近日,又有一宗“扶不扶”实例发生在四川,在朋友圈里刷屏:彭州一老人骑自行车摔倒,一名路过学生停车相救却遭到老人的诬陷,称是学生将其撞倒。好在当地公安调取监控画面,为学生证明了清白。碰瓷、诬陷时有发生,部门、社会确实需要有所作为,让好人不再难做。
为了破解“扶不扶”尴尬,近年来全国各地多是从制度、立法上求解。总体来看,主要是从两方面入手。一者,比如此次北京拟出台的“好人法”,鼓励好心人出手相救,并明确提出被救者存在诬陷、恶意索偿等行为的要承担法律责任。此前,深圳市亦颁布了内容相似的《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二者,则是从伤者(尤其是老人)为何急于找人负责的动机根源出发,出台“老人险”加以解决。比如2013年北京开卖“老人险”大受欢迎,保费只有15元,但意外伤害保额达到了5万元。一边是通过立法保障救人者免受诬陷,一边是通过保险覆盖被救者医疗费用,两相配合,应有可期。
但我们也不能高估了“好人法”的威力,更不能陷入片面的“立法万能”误区。法律只是道德的底线,哪怕“好人法”降低了做好人的成本,打消了救人行为的一切后顾之忧,但现阶段也不可能强制人们主动做出救人行为。破解“扶不扶”的关键,还在于人心。
一方面,单论从制度上求解,仍有很多环节应予以关注,还有一些缺陷需要补漏。举例而言,相当一部分救人反被诬陷的案例,往往都缺乏证据还原事发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以民事诉讼“高度盖然性”的司法原则,判施救者赔偿也曾有过先例。前文所述发生在四川彭州的事件,若不是因为有视频监控为证,最终这名学生能不能自证清白,恐怕还真不好说。再者,很多人不敢施救,其实根源是缺乏急救技能,担心自己越帮越忙,瞎掺和反而更坏事。可见,鼓励见证者站出来还原现场,普及急救知识等多个方面,同样需要制度的介入。
另一方面,我们切莫模糊了个别现象和社会主流的界限。很多无人施救、救人被讹的事件之所以被广泛传播,正是因为这些事件违背了人们的道德期待,也与通常社会现实不符,才成为特别“扎眼”的新闻报道。而现实社会中,每天都有很多主动救人的事件发生:在天津,“最美环卫女工”跳河救人;在浙江,老人被卷入卡车底十多名市民合力抬车;在无锡,小车下河,路人跳入河中砸车救人不留名离开……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比比皆是,发生频率远远超出那些“负能量”的事情。
我们当然需要关注救人被讹等不良现象,从个案中寻找让社会更加美好的方法,但我们也不能一味以为“人心不古”,认为“坏人变老了”,笃信“好人没法做了”。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与社会心理、大众认知息息相关,当人人都觉得道德滑坡已经发生,相信大家面对求助都会冷漠走开,只会让更多人成为冷漠的人。相反,看到正能量仍是社会主流,救人者获社会赞扬、被救者心存感激的“模式”更多更普遍,才能提起人们做好人的信心。当这股信心一传十十传百,“好人难做”困境也就不攻自破了。
1.材料中反映了什么问题并产生了什么影响?
2.谈谈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变这种现状?
【参考答案】
1.
材料反映的问题是:在错综复杂的网络时代信息,许多事情真假难辨,一些人对待道德高尚的行为持怀疑的态度,甚至出现一些好心人被污蔑的现象。
产生的影响:诸如此类好心人流血又流泪的事情发生,让人们不敢助人为乐,对陌生人冷漠,对受救助的人怀疑,对这个社会产生信任危机。另外一些人利用人们的好心,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令公众心寒。人与人之间被冷漠覆盖,这会严重影响公众的生活,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2、
改变这种现状应做到:
一、完善立法,保护好心人的合法权益。在好心人受诬陷时,有相关法律条文充分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受助者做出损害他人利益行为的,依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做到有理有据,有法可依。
二、媒体工作者要多报道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用一些好的事例向公众传递一种正义和温暖,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三、个人要对他人多一些温存,不能成为冷漠之人,要看到正能量仍是社会主流,要对他人多一些帮助、对一些榜样力量多一些弘扬。
相关文章:
第1篇 整除 技巧(整除问题进阶视频) 作者:admin
在备考行测的路上,总有一类题目拦在广大考生面前,因其题型多、对思维要求较高等特点使得考生很难快速掌握和在短期内提升,这就是数量关系。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带广大考生了解一下“整除特性”这种巧解数量关系题目的技巧,熟练掌握之后便能够秒杀一部分题目。一、题目示例张三将自己养的猪交给李四一部分合养,已知张三、李四共养猪2
第2篇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内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内容摘要) 作者:admin
一、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对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3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举例) 作者:admin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指的是“通过政府部门的收入和支出来控制经济”的政策意向与活动。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即国家
第4篇 报考新疆公务员的基本条件(报考新疆公务员的条件) 作者:admin
BODY{FONT-SIZE:12px;FONT-FAMILY:??;background-color:#ffffff;}南疆四地州乡镇公务员面试工作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事厅统一安排组织实施。报考南疆四地州乡镇公务员“1001”、“1002”职位的考生分三个点进行面试,在伊犁州、乌鲁木
第5篇 摈弃浮躁拼音(摈弃浮华是什么意思) 作者:admin
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讲述的故事引起广泛共鸣。多年潜心研究,团队密切协作,执着科研攻关,从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获取灵感,终于发现和提取了青蒿素,使之造福人类。“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株“中国小草”改变无数患者的命运,让世人感慨万千。这份“礼物”,不只是惠及苍生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