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7年9月长沙市事业单位考试成绩(2018长沙事业单位招聘)
- ·下一篇文章:中国,京剧(《中国京剧》)
人才建设工作的简与繁议论文(关于人才建设的申论范文)
“盖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先哲之言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人才的培养的招揽,是贯彻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目标;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略;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题中之义;更是复兴民族千年伟业的必由之路。然而,人才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人才结构失衡已成事实;人才向外流失渐成常态,不一而足。失去人才的力量,城市发展、国家发展无疑沦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基之台。因此,加强人才建设,必须上下齐心、多方努力,处理好“繁与简”的关系。
人才建设工作要“繁”,细化人才引进标准。细化引才标准,是持续吸引人才,切实留住人才,长久用好人才的根基。然而当前,部分城市引才政策照搬照抄、缺乏特色有之;部分城市引才标准厚彼薄此、重外轻里有之;部分城市人才评判简单粗暴、分类不当有之。。。由此导致顶尖人才引不进,本地人才留不住,社会发展失去动力和潜能。而W市的人才招揽工作有声有色、成绩不俗,正是因为其在引才用才上不断下功夫、花心思:一方面,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界定人才范围,坚持深挖引才内涵,考虑跨域人才共享;另一方面,邀请智库团队,通过多种形式,共同出谋划策,制定引才战略。因此,人才建设不可简单了事,必须坚持多方参与、多措并举,创新形式,转变思路,打好招才引才的组合拳,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才。
人才建设工作要“简”,简化人才办事手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常言道“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又一关键,便在于发展环境的完善优化。正如多数城市,优化社会公共服务,开放人才优惠政策,强化政府责任本位,落实人才后勤保障:比如方便子女就近入学,又如拓宽继续教育渠道,再如解决伴侣就业问题。。。由此强化外地人才与城市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从工商注册,到税务登记;从户口迁移,到协调投资,不断简化人才办事流程,完善人才一条龙服务。由此缩短人才迁移时间,便利人才安家落户。由此可见,欲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各地政府必须不忘初心,用心服务,去除旁枝末节,简化生活工作程序,降低本地生活成本,出台人才优惠措施,让人才享受优质、高效、便利的城市服务。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习总书记的一席话犹如黄钟大吕,犹在耳畔。人才培养事关国家兴盛,人才引进关系地区发展。因此各地必须加强人才建设,以细化标准吸引人才,以优化环境留住人才,由此方能迎来豁然开朗新气象,打开发展前行的新局面。
相关文章:
第1篇 公务员面试用播音腔(有声阅读招聘)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有两成以上的人有听书习惯,数字化阅读中,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很多知识付费平台集中推出一批大师级课程,这些在各自学科深耕细作的学者,通过在线音频,把更多专业知识讲给大众听。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平均水平(17.
第2篇 公考三类人员指的哪三类(公务员三类人员考试是什么) 作者:admin
近年来,各省、市组织部为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加强对乡镇干部的选育用留管理,逐步在乡镇事业编制干部、优秀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当中选取优秀人员到乡镇(街道)担任领导班子,参与基层管理。那么这三类人员如何备考呢?依据基层现状,公考资讯网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准备。一是知党史国情考情。党史国情,考试中多有涉及,这些是基础知识,作为每一个准公务员都应该有这些积累。备考可以从党员“两学一做”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要看形象吗(公务员面试看脸吗) 作者:admin
公务员面试究竟考什么?事实上,考官衡量考生面试的表现有一定尺度,但这个尺度绝非外面所传的“套路”和网上流传的所谓“标准答案”。面试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面试从来就没有标准的答案,而只有答案的标准。外界普遍传授的所谓“套路”和提供的所谓“标准答案”,表面上是给
第4篇 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招聘网(安徽省公务员考试2021年报名官网) 作者:admin
安徽省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一、关于报考条件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规定》《安徽省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以下简称《招考公告》)和本指南中规定的报考条件以及招考职位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均可报考。2.哪些人员可以报考面向“应届毕业生”职位?(1)纳入国家统招计划、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持
第5篇 2018年福建公务员行测(2018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作者:admin
中公教育专家在充分研究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基础上,将分五部分为大家逐一讲解,希望对广大备考2018福建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真题特点2017年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题量为40题,考查题型包括逻辑填空、阅读理解和语句表达。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