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申论公文写作中可以使用哪些技巧和方法(申论公文写作中可以使用哪些技巧呢)
- ·下一篇文章:选调生成语题(省考选词填空常考的词)
马哲内外因的方法论(马哲 内因与外因)
在事业单位备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技巧性。既要求各位同学从宏观而言掌握马哲的整体逻辑框架,又要求大家从微观层面对每一知识点的原理及方法论运用熟悉。了解学习技巧同时要掌握考情考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近三年的考查时愈加侧重以时政热点的形式来出题。而今年10月,我们又召开了党的二十大,所以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的考试中,这必是一个常见考点。今天,让我们共同分析辩证法中内因这个考点如何结合时政热点来进行考察。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知识点的本身含义。所谓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它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而所谓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也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这个知识点本身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那么在今年党的二十大的会议中有没有什么表述能结合此知识点进行考察呢?
其中,在我们总结近十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所取得的成就时,表述如下:
“我们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 ‘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其中在形容反腐败工作时用了三个词——“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所谓“不敢腐”,重在惩治和震慑,属于外部对我们的约束,即为“外因”。而“不能腐”重在制约和监督,用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监督制约权力,同样属于“外因”。最后“不想腐”,重在自律。强调自身能否秉持道德操守、坚守思想防线。很明显属于“内因”。
最后我们通过一道题目来进行知识点的巩固掌握:
【试题练习】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以上材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矛盾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中公答案】C。解析:题干中强调奋斗成功的道路是自主开辟,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都强调的是内因的重要性,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与选项C符合。选项A表述错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选项B表述正确,与题干无关。选项D表述正确,但题干强调的是内因,而非外因。故本题选择C。
相关文章:
第1篇 公务员面试用播音腔(有声阅读招聘)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有两成以上的人有听书习惯,数字化阅读中,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很多知识付费平台集中推出一批大师级课程,这些在各自学科深耕细作的学者,通过在线音频,把更多专业知识讲给大众听。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平均水平(17.
第2篇 公考三类人员指的哪三类(公务员三类人员考试是什么) 作者:admin
近年来,各省、市组织部为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加强对乡镇干部的选育用留管理,逐步在乡镇事业编制干部、优秀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当中选取优秀人员到乡镇(街道)担任领导班子,参与基层管理。那么这三类人员如何备考呢?依据基层现状,公考资讯网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准备。一是知党史国情考情。党史国情,考试中多有涉及,这些是基础知识,作为每一个准公务员都应该有这些积累。备考可以从党员“两学一做”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要看形象吗(公务员面试看脸吗) 作者:admin
公务员面试究竟考什么?事实上,考官衡量考生面试的表现有一定尺度,但这个尺度绝非外面所传的“套路”和网上流传的所谓“标准答案”。面试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面试从来就没有标准的答案,而只有答案的标准。外界普遍传授的所谓“套路”和提供的所谓“标准答案”,表面上是给
第4篇 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招聘网(安徽省公务员考试2021年报名官网) 作者:admin
安徽省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一、关于报考条件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规定》《安徽省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以下简称《招考公告》)和本指南中规定的报考条件以及招考职位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均可报考。2.哪些人员可以报考面向“应届毕业生”职位?(1)纳入国家统招计划、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持
第5篇 2018年福建公务员行测(2018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作者:admin
中公教育专家在充分研究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基础上,将分五部分为大家逐一讲解,希望对广大备考2018福建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真题特点2017年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题量为40题,考查题型包括逻辑填空、阅读理解和语句表达。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