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半月谈评论【2016年3月中】
- ·下一篇文章:国考申论必背范文-- 让“软实力”硬起来
国考申论必背范文-- 开创农村文化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而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中,我们看到的是对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要求。也就是说,所谓新农村,不仅仅是农村经济的一翼突进,而是农村整体文明的腾飞。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应该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毋庸置疑的主力军;其次,农村经济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我们必须把培养、提升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实施了送书下乡、文化信息共享、送电影下乡等一系列重大文化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文化工作底子太薄,农村文化的发展与农民群众迅速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主要是农村文化的供给数量少,质量差,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时下正是农村冬闲时节,本应是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好时候,但许多农民却无所事事,只能蹲墙根,晒太阳。由于健康文化缺位,如今在农村一些地方,赌博盛行、迷信成风、低俗色情表演不断,破坏了淳朴的乡风,也造成了许多让人头痛的社会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一是投入明显不足。2004年,在全国文化事业费仅占全国财政总支出0.4%的情况下,农村文化经费又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二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截至2004年7月,全国农村乡镇中,有23687个文化站需要新建、改建;三是为农村服务的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2004年全国共有720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文化馆、文化站由于经费紧缺不能正常开展业务,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许多县级剧团有名无实,无法正常演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更新发展思路,创新内容与形式,开创农村文化工作新局面。
首先,要认清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的领导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软”,只重经济建设不重文化建设,一手硬一手软,使得农村文化工作被虚化。二是“偏”,在文化整体工作上,又只重城市不重农村,只重在城市里建设博物馆、大剧院等标志性建设,不重在农村开展春风化雨的文化活动。对此,各级领导要统一认识,把农村文化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加大工作力度。同时,要加大对农村的文化投入。目前,各地正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应借此机会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大投入。
其次,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责任。近年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离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农村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下一步,应该从完善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入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此同时,要借即将在全国展开的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内部改革,建立一种良好的机制,提高其为农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要扶持农民自办文化和发展文化产业。 多年来,各级政府都很重视“文化下乡”工作,这些活动也确实为活跃农民的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注重“送”的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让农村“土生土长”、“不走”的文化发展壮大起来。从目前情况看,一要重视、扶持民间的“自乐”活动。现在,许多农村都产生了一些自娱自乐的民间文艺团体,深受群众喜爱。对此,各地政府要大力支持,通过积极组织花会、灯会、赛歌会等活动,促进它们的发展。二是要发展文化产业。我国农村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引导各种市场主体对其进行开发,则不仅可以生产出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农民的文化需要,而且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当地经济。
尽管农村文化工作目前还面临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思想上予以重视,工作上敢于创新,相信农村文化一定会得到大发展,在促进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以及提高农民素质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