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申论写作:(热点评论)四十七
- ·下一篇文章:物价稳定问题 2011申论热点
公车上访凸显官场顽疾 2011申论热点
日前,89岁高龄的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坐着专配用车,为12名昆明韩家湾村失地农民代表开道,带他们到云南省政协上访,反映问题。他为民请命的事在网络传播后,被赞为“最可爱官员”。但此举遭到云南省政协老干部处一处长责怪,杨维骏回应说,“我为什么不能以退休干部身份为群众反映问题?”(12月21日《新京报》)
杨维骏老先生之所以作出在当下官场极为罕见的“壮举”,主要是出于恻隐之心,拿他的话说,就是觉得“失地农民太可怜”。报道说,这些农民耕地被征用,房屋被拆除,但征地款没拿到手,冬天到了,安置房也没着落,他们不断到省、市、区反映问题,却被踢皮球,事情毫无进展。
放在这个背景下比较,无疑凸显杨维骏的古道热肠,但必须看到的是,虽然杨维骏是副部级退休官员,毕竟赋闲多年,他可以凭借自己的身份和待遇帮助农民获得上访的机会,但手中无权的现实导致尴尬局面:在云南省政协、云南省国土厅等处,杨老先生也遭遇一个个软钉子,甚至连云南省政协小小的处长也敢贬斥他。最后云南国土厅一副厅长虽来电承诺马上成立调查组了解情况,但能调查出什么,只有天知道了。
手握公权,有能力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官员们,却集体选择回避,搪塞,推托;而为农民权益热心奔走的杨老先生们,却没有行政资源,他们有的只是作为退休官员的良心。如此充满反讽的悖论,可以说是不少地方官场的真实生态。
有论者说,退休高官“公车上访”很天真,不应该成为农民维权的常态。这是正确的废话,谁都知道公民维权应该循正常渠道而为,但当这些农民穷尽一切正常上访渠道却一无所得时,除了“公车上访”这种另类维权途径,他们还能指望什么?甚至可以这么说,想必杨维骏也知“公车上访”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其意义在于引起媒体关注,给当地部门施加舆论压力,让他们动起来。
对退休高官“公车上访”的争论还在持续,但有一点无法否定:杨维骏在这事件中体现出来的正义感和体恤民生疾苦的官员伦理。而这些,正是当下地方官场所缺乏的,也是类似拆迁矛盾日益尖锐的症结所在。拿杨维骏的话,就是“许多官员只唯上、只唯权、只唯钱、只唯政绩,却忘了群众是衣食父母这个根本”。“天真”的杨老先生一针见血点出顽疾,不知当地当权者有何感想?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