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细微颗粒物环境监测
- ·下一篇文章:201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201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遏制教育腐败 唯有改革才能赢得未来
继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四川大学副校长安小予落马后,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日前也被批捕。尽管之前也有不少学校因腐败问题,一些负责人相继落马,但是比起这次密度如此大,“出事”的学校如此有名,还是让很多人始料未及。
人们吃惊之余,再次把目光聚焦在教育腐败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的背后是民族”……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对社会、个人而言,无不反映出对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国家一直在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一些家庭更是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学校,考个好大学,不计成本。因此,当我们耳闻目睹这一桩桩发生在教育领域腐败案时,尽管只是少数,也着实让人寒心,乃至失望。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学校,尤其是高校这一在常人眼里的“净土”,成为腐败的重灾区?归根结底,还是制度的原因。要么是行业制度不健全,要么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纵观近年来教育领域发生的腐败案,几乎全部出自基建工程、招生就业、后勤采购管理、科研经费、教材教辅等方面。尽管案情各异,但手法却何其相似——拥有巨大权力的校领导或者某方面的负责人,因缺少监督,面对巨大的金钱诱惑,信仰缺失而堕落。
具体而言,制度层面的第一个诱因是,相对于一些学校快速的扩招和扩建,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并没有真正形成与其相匹配的周密、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有的学校连续多年“大跃进式”的扩招,以及竞相跑马圈地的扩建,使得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学校概念,而是一个动辄师生上万、建设及采购项目众多、资金流物流频繁的巨大经济体,说白了就是个小社会。面对这个小社会,管理制度显然没跟上快速扩张的步伐。
其次,高校“自主管理”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让“一把手”的权力过于集中。一方面,那些负责基建和采购的校领导、处长们,作为某个项目的“一把手”,拥有计划审批权、合同签订权、付款批准权、项目分包审批权等,权力过大,就容易搞“一言堂”,就容易滋生腐败;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自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让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外部的审计部门一般不好插手,学校内部的审计部门“抬头不见低头见”,多数也是做做样子。尽管现在一些学校通过教代会以及校务公开等加强校内的民主监督,但这些所谓的监督很难触及到基建、采购、招生就业和科研等领域。
再次,主管部门的“鞭长莫及”和信息的不公开透明,也是滋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许有人会问,主管部门去哪了?现行体制下,无论对部属高校,还是省属高校,主管部门往往只管其经费的划拨,报表的审核等,至于高校怎么“花钱”,基本上自己说了算。为了遏制和防止乱花钱,教育部组织研究制定《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规定,高等学校必须公布包括财务、学校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预决算方案,仪器设备、图书、药品等物资设备采购和重大基建工程的招投标在内的信息。但是办法实施3年多来,效果并不是很好。对那些“关键”的信息,谁也不愿意主动公开。
除了上述这些重要原因,“小病因”也不可小视。现在很多学校,一方面除了财政拨款之外,自收自支的项目名堂繁多;另一方面,学校的很多项目都是临时抽调的人员作为管理人员,与那些专业机构相比,他们的操作更加随意,防范风险的能力更弱。这也为滋生腐败提供了土壤。
既然制度不健全,既然不能令行禁止,如何才能彻底遏制教育腐败?专家学者认为,唯有改革才能赢得未来。改革改什么?改革办学体制,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尤其要明晰大学校内办学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责关系。同时,真正推行阳光治校,让全体师生在治校过程中,充分享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评价权。另外,通过改革健全制度,从小处着手,至少让那些已有的信息公开、民主监督等方面的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不再是一纸空文。唯有如此,不敢说杜绝,至少让教育腐败案,不再呈“前赴后继”之势。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