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半月谈评论(2014年1月11号)
- ·下一篇文章:2014年山东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马上有”
2014年山东选调生申论热点:延迟退休大势所趋
人民日报披露,采访中发现,临近退休年龄的干部,不论男女,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可适当考虑延长退休年龄,特别是其中职位、职称高的。一线工人则多认同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有的人甚至希望早点退休。
继6月18日就媒体热议的“中国养老金缺口18.3万亿元”一说“还原事实真相”后,人民日报昨日推出这组题为“我们的养老金怎么了”的系列报道的下篇——《延迟退休是必然吗?》。
该文对话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文中,郑功成提出,“延迟退休年龄确实需要认真研究、审慎决策,尽可能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并与劳动力的供求变化、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及相关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改革协同推进。如果能做到,小步渐进地延迟退休年龄便应当有可行性。”
同一天,人民日报刊发的另一篇报道援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有关负责人的表态称,的确在对“延迟退休年龄”展开研究以为国家提出相关建议,但进行政策研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
该负责人承诺,如果要启动延迟退休年龄的改革,肯定会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间的公平公正,在逐步达成共识后再实施。
“越老越吃香”
此前的6月5日,人社部在答复网友提问时称,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并“正在对退休及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几乎是同时,一则关于“2013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的消息在网络间疯传,一时令外界对中国养老的担忧再度升温,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也被牵扯其中。
当前,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并在这类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的职工,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退休。
在《延迟退休是必然吗?》一文中,郑功成强调,延迟退休年龄的出发点,应当是基于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和养老负担代际公平的需要。
郑功成说,现行退休年龄是60年前设定的,当时人均预期寿命不足50岁,而“十二五”末将达到75岁,2050年将达到85岁。在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的同时,人均受教育年限也在持续延长。目前国民人均受教育9年以上,预计到2050年达到17年左右,新增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者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逐渐延长退休年龄,工作周期在人的一生中便会持续缩短,将造成人力资源投资浪费。
据人民日报披露,采访中发现,临近退休年龄的干部,不论男女,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可以适当考虑延长退休年龄,特别是其中职位、职称高的。据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此类人群工作强度不是很大,很多人虽然已到退休年龄,仍可胜任工作。一些特定行业,如医生、教师,往往是“越老越吃香”。一线工人则多数认同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有的人甚至希望早点退休。
“养老金至少未来30年都不会出现收不抵支”
关于代际公平,郑功成还指出一点:在人口老龄化加速行进、家庭保障功能持续弱化和少子高龄化现象并存的条件下,如果维持现在的退休年龄,“我们负担上一代人10多年,而到本世纪中叶,工作的一代人需负担退休的一代人20多年。更为重要的是,到到本世纪中叶60岁以上人口将达4.87亿人,结果必定是代际之间的负担越来越不公和根本不可持续。”
郑功成同时批驳了“延迟退休是为了缓解养老金的巨大压力”的说法,指其为本末倒置。郑功成说,“如果人均预期寿命与受教育年限不延长,劳动力供求未发生新的变化,即使养老金入不敷出,也不应当延迟退休年龄;反之,即使是养老金有结余也应当延迟退休年龄。”
在郑功成看来,中国当前并不存在养老金收不抵支,现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2万亿元,还在持续增长,面临的压力主要是保值增值压力而非支付压力。部分地区的入不敷出是这一制度处于地区分割背景下的局部现象,不代表其上升到全国统筹后的情形。
“据我们测算,只要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上升到全国统筹,只要按照法律要求全面覆盖,至少在未来30年左右都不会出现收不抵支。30年以后,也有作为养老战略储备基金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弥补。”郑功成说。
反对意见
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在过去几年中此起彼伏,每次均遭激烈反对。财新网20日援引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的说法称,这是因为目前退休制度存在很多不公正的地方,比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没有参加养老金改革,退休金水平高于企业,所以,一提延迟退休,自然会想到这是有利于他们的改革。
“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地方养老金较退休前工资相当甚至还高,这种利益分配格局显然不正常。因此,尽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让劳动者在岗时获得更高收入才是解决之道。”在《延迟退休是必然吗?》一文中,郑功成如是说。
郑功成提出,“让各种赞同的、反对的意见都充分发表出来,有利于在维护公平、兼顾特殊的条件下,使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更为合理可行。当然,这种讨论特别需要理性。”
有反对者认为,“延迟领取养老金,会增加就业难度”。
对此,郑功成说,据其调查,反对意见主要有:年轻人担心增加就业压力;临近退休者担心自身利益受损;部分重体力劳动者身体不能承受;部分人因缺乏稳定安全预期而不安焦虑。“这些群体的担忧与反对完全可以理解,在现实情形下有其合理诉求在内,国家确实需要有切实的针对性措施加以化解。否则,如果退休年龄延迟损害了某群体或部分人的利益,就不能算成功。”
针对“增加就业难度”一说,郑功成给出两点理由加以“安抚”:一是中国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已经越过顶峰并开始逐渐减少,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新增就业岗位的潜力正被释放,近年来新增就业岗位达到1200多万就是证据。二是现实中大多数退休人员并未休养,而是大规模再就业。
“不过,即便如此,仍应充分考虑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的冲击。”郑功成总结。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