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 > 申论热点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3月21-31号)

    作者:邱天翊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6 00:36:09

    改革公信力不得损害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这红利就是社会创造活力的解放、发展自由的保障,就是公民民主权益的张扬、民生福利的提升。

    然而,新一轮改革刚刚迈开脚步,我们就已经听到了声声警钟——

    政府改革,实施简政放权是一次攻坚。有企业作证:一些政府部门与“红顶中介”沆瀣一气,假放权真放水,不少审批权力摇身一变,跳出了政府的壳,沾上了市场的边,前置的名目更多了,收费的自由度更大了;农村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是一个热点。

    有媒体披露:多路资本争相下乡,打着“土地流转”“助农增收”等幌子,乘机圈占囤积,控制大片土地,争夺农民财产权利,攫取政府的政策红利和土地的增值潜力;国企改革,发展混合经济是一条路径。有领导告诫: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

    改革再出发,我们又一次燃烧着激情,憧憬着梦想,但还应保有清醒的理性和高度的警觉。改革的运行不能被扭曲,改革的红利不能被截留,改革的公信力不能被损害。

    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新一轮改革的政治宣示和价值取向。改革的社会公信力正在于此。还原改革的真谛,维护改革的形象,焕发改革的力量,就当努力践行这一宣示,始终坚守这一取向,让公平正义成为广大百姓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去感知、从个体生存发展中去触摸的生动情景。

    对政府部门,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改革本是要清除官员特权,为什么官员又腾挪出新的寻租空间?改革本就在为权力打造制度笼子,为什么权力依然有随意破笼而出的能耐?看来,仅有政治权威的震慑、触及灵魂的洗礼和问责制度的施行还不够,还需有权力清单的规范、公开透明的监督,还需以人民当家做主的进步、社会法治文明的建设去引领,去倒逼。

    对强势资本,必须把市场规则坚持到底。资本的天性就是要市场逐利。但是,这只能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实现,靠创新的经营管理赢取。政府放权于市场,还得监管好市场。社会需要解放资本,也需要节制资本,任何依仗行政垄断借势权力依傍冀望于超规则竞争和超国民待遇的行为,都是对市场的亵渎和对社会的破坏。

    对普通百姓,必须把改革真正赋权到位。为人民改革,其要义就是真正赋予他们平等的改革参与权、改革自主权和改革获益权。

    改革是阳光的事业。有公开才有参与,有参与才有监督,有监督才有到位。一如行政审批改革,尽管有壮士断腕的雄心,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但并不能回避基层的种种异化。症结在哪里?暗箱操作空间大,权力监督制约少。

    其实,项目审批的环节哪些最该放,承接职能的中介究竟中不中,权力下放的动作是真还是假,市场中人最清楚。只是,在一个缺失公众有效参与的自闭式运行中,很难避免出现应景性改革、挤压性改革和选择性改革,这样的改革能不跑偏吗?

    改革的推进,应当尊重民众自主的选择。在当下展开的农地产权制度变革中,广大农民拥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本来,作为农村改革的主体,农民最明白适合自己双脚的鞋子是什么。

    土地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家庭经营精耕细作仍然契合留守人力的特点,仍然有其投入产出的效率,为什么在一些官员的意识中就被否定了呢?有些在地方政府追捧中的资本,不顾农民意愿纷纷下乡以租赁、入股等形式强势圈占土地,他们的经营主业与农业本无牵连,他们的项目开发对当地农民的发展也并无助益,显然是另有所图。

    而仅靠土地租金收入的农民生活水平必然下降,发展机会也必然压缩。农民真正盼望的,是更为便捷的社会化服务,更为广阔的合作化平台,还有更多保障的财产性权利,从“三权分离”中更多地享有农地的各项权能和增值收益。

    让每一个百姓都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应是改革的底线伦理。遥想当年,在轰轰烈烈减员增效的国企改制中,一些地方政府 “一卖了之”,大批职工被一次性买断工龄下岗,一些人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他们更多地支付着改革的成本,承受着改革的阵痛。而在权力与资本的勾结中,又有多少人急速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写就了自己的暴富神话。

    如今,国企新一轮改革开始了,发展多种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已是一个路径选择。社会舆论特别关注,当年改革的教训是否已经汲取,会不会重演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幕。我想还应考问,员工的权益如何保障?改革“六十条”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不失为一个良策。

    多少年来,我们从未疏于改革意义的宣传,从未怀疑改革初衷的真诚,从未放弃改革目标的进击。但是,不少社会曾经寄予热望的改革,往往被特殊利益集团扭曲,甚至演变为对社会和民众财富的掠夺。

    于是就导致一些改革的停滞,回潮,变味,于是就诱发一些民众的疲劳综合征,集体冷漠症,改革恐惧症。改革又已涨满风帆,我们绝不能浪费改革的宝贵机遇,绝不能损害改革的社会公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