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女学霸倒追小伙,论真爱无国界无条件
- ·下一篇文章:任志强留党察看一年,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挺在前面
为惩罚儿子竟与其拳击格斗,儿子被打满身血,论“狼爸”、“鹰爸”的教育反思
【背景链接】美国一男子为惩罚儿子竟与其拳击格斗,儿子被打满身血。近日,美国一名男子为了惩罚逃学的儿子而选择拳击格斗的方式对其进行惩罚,这位父亲反复挥拳击打儿子面部,儿子被打得满脸淤青、血流满面,不停地抽泣着。该视频流出后,这位父亲的行为受到了网友的批评。
这位父亲在视频开始时说道,之所以选择拳击作为惩罚方式,一方面是要让儿子记住这次教训,另一方面则是教导儿子如何自卫。随后,他让儿子戴上拳击手套,随即客厅变成了““格斗场”,一场父子之间的“拳击战”便开始了。
视频中,儿子用尽全力挡住脸保护自己,父亲不断挥拳相击,一边击打一边对着儿子吼叫,怒斥其逃学行为,还不时嘲讽道:“这一拳不疼吧?”男孩只能站在那里无助地挨打,无力回击。
视频的最后,儿子的白T恤沾满血渍,父亲叫儿子把脸上的血洗干净,并对着摄像机说道:“这就是我教训儿子的方法。”
在得知自己儿子逃学之后,这名美国男子便逼迫17岁的儿子戴上拳击手套,和他“较量”一番。一番激烈的搏斗之后,儿子满脸淤青、血流满面,不停地抽泣着。这段五分钟的视频上传到社交媒体后不久就得到了大量的关注,点击率接近150万次。
这段视频引来了网友们的热议,反对者说他是“借惩罚之名行虐待之实”,“这种惩罚方式实在大错特错”,而支持者则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教育子女的方式,相信这个孩子以后再也不敢逃学了。
【标准表述】
在中国也发生过此类的事情:2014年5月20日,一位在杭州打工的父亲,因发现11岁的女儿抄作业,于是用草绳勒住她的脖子吊起来打,随后女孩被送往医院。在抢救过程中,女孩父亲因为忏悔一度下跪。20日下午2点45分,医生宣布女孩经抢救无效死亡……
人们为此扼腕叹息、唏嘘不已,不仅缘于一条鲜活生命的骤然逝去,更在于此类棍棒教育悲剧的屡屡上演。究竟是什么让那些曾经被奉为“好爸爸”的父亲变得如此凶狠暴戾,家庭教育又该如何走出“狼爸”教育的魔咒?
[原因]
第一,家庭教育观念存在误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认为打骂孩子天经地义,他们信奉“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偏激粗暴的教育方式。那些家长大多是在自己父母的打骂中成长起来的,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世代沿袭,已经成为很多家长深信不疑的教育法宝。
第二,当前教育环境过于重视分数,存在唯分数论现象。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当知识成为改变命运的唯一工具时,其残暴的一面就暴露无遗了。在“唯分数论成败”的教育环境下,孩子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拼命学习,俨然成了家长博弈的赌注,承担着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最终成了传统家庭教育的牺牲品。
第三.保护少年儿童的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从父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来看,主要表现为:责任追究制度不够完善,处罚方式如同隔靴搔痒,导致很多家暴得不到有效处罚,“打孩子不是家暴”的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行为。。
[启示]
如何避免类似悲剧发生,让家庭教育远离暴力、回归理性,是亟待解决的社会课题。而这种悖逆教育规律、摧残孩子身心的行为背后,暴力家教的原因,主要在于急功近利的心理和焦躁冲动的行为。
[措施]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尊重孩子。要彻底扭转“打孩子天经地义”的理念,需要家长明白,孩子属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同样享有受法律保护的尊严与权益,生活中要充分尊重孩子,与孩子处于平等位置。实施家教时,家长以居高临下的心态颐指气使、随心所欲、悖逆孩子意愿、罔顾孩子尊严的暴力管束,同样属侵犯****的违法之举。
二、遵守循循善诱的教育之道。少年儿童作为心智尚待发育健全的成长群体,其错误行为及不良习惯的矫正需遵循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教方式。暴力惩罚不仅无助于孩子的行为纠偏,也易导致孩子逆反心态的滋生,更会造成孩子身心的伤害。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保持耐心和讲究方法。
三、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科学认真的态度,借鉴、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打破唯分数论的教育现状中公教育版权。
四、完善儿童保护法律法规。除了加强宣传,增强权利意识之外,更需要法律介入纠偏。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拿起法律的铲子,铲掉千百年来封建意识下积累的“棍棒教育”观念。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