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 > 申论热点

    申论热点:坐公交谎称有危险物 ,恐慌,公共安全的隐患

    作者:杨媚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9 04:45:54

     【背景链接】近日,坐公交谎称有炸弹一事让人真可笑,如果你看到坐公交谎称有炸弹事件后,一定想骂下这个撒谎的人,为了赌气坐公交谎称有炸弹,你说这种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甚至有网友看到这种消息后表示:你妈估计又忘记给你吃药了。

      前天下午4点多,靠近杭州火车南站的萧山萧绍路上,正是一天里车流量最繁忙的时刻。此时,一辆经过的746路公交车突然停下了。司机打开后车门,疏散了所有乘客,不走了。不仅如此,几分钟后,派出所的民警赶来了,交警赶来了,消防赶来了,刑侦大队和巡特警大队的民警也赶来了……

      

      

      因为司机报了警:“车上有炸弹!”

      几分钟前,这辆746路公交车刚刚抵达萧绍路苗禽市场公交站,这时,一名背着一个黑色双肩包的中年男子挤上车来,引起了司机的注意。

      出于职业敏感,同时根据公共交通安全运行的相关规定,司机例行询问这名男子黑色双肩包里装了什么东西,男子没理睬,面无表情地径直走到倒数第二排座位,坐下了。

      司机忍不住再次询问,男子放言:“我这是炸弹又怎样?”司机师傅一怔,在第三次询问后,男子索性一口咬定:“我这包里就是炸弹!”

      就这么一句话,惹了大事。

      

      为了安全起见,司机师傅遵照相关应急处置预案,将前后车门打开,即刻疏散了车内乘客,并立即拨打110报警。

      萧山警方接报后,迅速出动派出所、交警、消防、刑侦、特警等多方力量前往处置。

      新塘派出所值班民警周斌和同事率先赶到现场,他们立即疏散了附近近距离围观的群众,同时发现嫌疑人从车上下来准备逃跑,周斌一个健步上前,将嫌疑人牢牢控制并带至派出所。

      

      嫌疑人陈某,34岁,桐庐人。在警方的询问下,陈某很快交代了,他是因为对公交司机询问包内物品态度不满,就赌气谎称随身双肩包内藏有炸弹。

      然而陈某的话并不能让在场的民警们放松下来——万一陈某说了谎,万一真的藏有炸弹呢?

     

      交警很快赶来,在警戒区周边的道路进行疏散引导,避免引发交通堵塞。刑侦大队民警在现场进行勘查,并对相关物证进行固定。

    巡(特)警大队一中队指导员王可伟主动请战,在队友帮助下,穿好防爆服,小心翼翼地接近疑似爆炸物的黑色背包,“趴地探声”,盖上防爆毯后,等待杭州特警专业排爆支援。

      

     

      当晚8点许,通过专业防暴民警的检查,在可疑背包内未发现涉爆物品,只有水杯、雨伞、纸巾等随身常用物品,排除炸弹警情。警方随即解除现场隔离警戒,恢复道路通行。

      “如果不是一时的赌气冲动,我现在应该已经在家里睡觉了。”陈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懊悔。目前,陈某因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传唤审查,警方将依法对其作出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警方也提醒广大市民,出入公共场所,切勿意气用事,赌气冲动,酿成大错。

      【深度解析】

      盲目的恐慌和逃离,通常是个人心理的正常反应。但是当恐慌心态成为群体性反应,公共场合中的每个人盲目跟风、亦步亦趋,无疑凸显出了公众对公共安全的焦虑。尤其,近年来,公共场合的突发事件频发,持刀伤人、爆炸等现象的出现,都让公共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群体性恐慌事件的特点]

      一,传播迅速,多数民众来不及辨别真伪,恐慌阴影已快速蔓延。

      社会生活中,具有威胁性的突发事件,往往是引发群体性恐慌心理的重要原因。公众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信息时,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来不及进行查证,于是多个“个体恐慌”汇集到一起,造成了群体性恐慌。

      二,从涉及内容来看,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是群体性恐慌事件的多发领域。

      这些领域多与公众日常生活直接相关,一旦发生危险或存在潜在危险,往往直接影响到公众正常生活。另一方面,近年来,公共安全、食品、环境等领域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给公众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扰,留下了心理阴影。以至于一旦发生不良影响事件,公众往往反映强烈,甚至反应过度。

      三,从传播路径来看,口口相传是其主要的传播特点。

      口口相传不单是简单的信息传播,还带有“以身示范”的效果,更具传播力和影响力。这一特点也使得多数群体性恐慌事件往往局限于某一地域范围之内,这也为相关部门处置此类事件留有了余地。多数情况下,群体性恐慌蔓延全国的可能性极低。即便是看似酿成全国范围恐慌的“非典”,也是由一个个“局部恐慌”构成的。现代通讯媒介如短信、微信、微博等,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则更多的是加剧了整体的恐慌氛围。

      四,分析各类恐慌性事件,谣言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各类恐慌事件中,有的起始于谣言,有的中后期滋生谣言;有的谣言通过口口相传、有的谣言通过网络传播;有的故意捏造传播谣言,有的不明是非真相,盲目传谣。实际上,在各类恐慌性事件当中,总能或多或少的找到些谣言的影子。因此,打击谣言也成为了相关部门处置恐慌事件的重要手段之一。

      [群体性恐慌心态原因分析]

      一是国人不安全感增加。

      恐慌心理,是人们在面对想象或现实的威胁时所产生的特定心理反应,实际上就是源自不安全感的心理反应。公众安全感来自于稳定、安全、可持续、可预期的生存环境。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食品、环境、医疗、社会治安等领域的突发性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屡屡曝光的危机事件使得公众对生存环境变得不可预期,消解了公众对这些领域的安全感受,萌生了恐慌心理。

      二是谣言传播先于真相发布。

      一般来讲,谣言产生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为数众多的人对某一事件感兴趣或非常关心,如有关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二是信息缺乏、传播渠道不畅。在有关某一重要事物信息缺乏的情况下,人们急于了解真相,得出结论,处于一种恍惚不定、紧张忧虑的情绪状态之中。问题越是严重,同时相关信息越是模糊,谣言也就越容易急剧发生和蔓延。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继而产生好奇或引发猜测,加之受从众心理影响,整体的恐慌氛围随之而来。

      三是媒体充当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部分媒体为取悦读者,在新闻报道时容易出现过分渲染暴力、危机等倾向。各类自然灾害、恐怖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等被部分媒体以带有视觉刺激的醒目标题突出出来,久而久之,便给公众塑造了一个充满风险与危机的畸形社会形象。媒体对这些事件的过度渲染,使得社会上的某些危机氛围被放大,给公众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于是,恐慌心态开始产生并蔓延。

      [参考对策]

      首先,宏观层面上需要:

      一,打击网络谣言,净化互联网生态。

      互联网的治理需从多角度下手,标本兼治。首先,完善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治理。尤其是针对网络谣言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在法律认定、责任主体、危害程度、执法程序等方面,予以明确规定。同时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给违法分子以惩处。其次,政府在谣言面前不仅要有作为,澄清谣言,而且要做到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及时打消公众疑虑。再次,要鼓励公众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对于污蔑、造谣等行为,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肇事者法律责任。

      二,加强媒体行业自律和监管。

      一方面,强化媒体的责任意识,限制某些媒体为经济利益或者吸引公众眼球,对可能造成群体恐慌信息的刻意渲染。在议题设置上更严格把关,权衡社会影响的利弊。另一方面,更加注意加强对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管理。话语权的下放、“把关人”的缺失,使得有些自媒体在信息传播时缺少章法,谣言、恐慌在这里更容易滋生蔓延。因此,赋予自媒体以信息发布、内容传播的规则,尤为必要。

      三,提高政府公信力。

      完善并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制度。严格依法行政,同时扩大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范围和机会。对任何事关公众切身利益的事件处置,都要经受住时间和法律的考验,尤其是公共事件。相关部门对公共事件的不同处置方式,产生的社会效果往往也不尽相同。一起公共事件既可以让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也可以让政府公信力获得极大提升。经验表明,只要尊重舆情民意,尊重传播规律,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公共危机反而有可能成为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机会。

      其次,从民众层面来看:

      面对群体性恐慌,需要公民个体认知能力和道德素养的提升,对公共场合内的事件做出清晰判断,而不是随波逐流。同时,在突发事件面前,公民个体更应该掌握逃生与自救的技巧,并避免对公共秩序造成破坏。

      群体性恐慌的背后,需要公民个体理性心态的支配,但前提必须是社会公共安全秩序得以构建,消除安全焦虑心态滋生的土壤。从这个方面来看,在政府责任范围内,应该侧重做好管理、救助、安全防范等,使所有的潜在风险能够得到有效防控。同时,公民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还需要政府强化职责,在应对思路、方式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培训教育和互动沟通。

    长按二维码,圆您公务员梦想!


    【关注即获赠公务员、事业、教师招聘大礼包】


    第2篇 申论热点—女子5年相亲百次,20分钟看透男人家底,“相亲热”背后的两代人

     20分钟“看透男人家底”虽已麻木却无力停止   【背景分析】从2011年到现在,张琳(化名)经历了上百次相亲。   1.67米的身高,皮肤白皙,纤腰一束,上身短衬衣,下身短裙、丝袜,脚上穿一双高13厘米的高跟鞋,32岁的张琳看起来只有27岁的样子,一副高冷职业女郎派头。在旁人看来,张琳应该不乏追求者,但她却依旧孑然一身。   百次相亲后,张琳的心已由原来的激动变得麻木,在习惯20分钟就摸透对方性格和家底的相亲方式后,张琳对爱情的憧憬却渐渐消失了。     张琳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设计,上大学时,她谈过一个男朋友,但母亲觉得对方条件太差,两人分手了。当时,张琳觉得自己年轻不愁嫁,直到身边的闺蜜一个个都结婚了,年均参加3场婚礼的她开始着急了。   首次相亲留阴影   这是场“弱肉强食”的游戏   2011年的五一节,实在受不了母【查看全文】

    第3篇 2016年江西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二孩政策配套制度

    【背景链接】 通过对湖南长沙部分符合二孩生育条件的年轻夫妇群体进行调查,发现影响年轻夫妇不愿生育二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对生育二孩时间成本的顾虑;其次是对生育二孩经济成本的顾虑;再次是对自身年龄和健康状况存在顾虑;最后是对现有的第一个小孩的态度的顾虑。不难看出,其中后两条的顾虑主要是个人和家庭因素,而头两条顾虑的则是社会因素。 【标准表述】 2016年1月1日起,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得到了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的欢迎和拥护。但是,从2013年国家实行允许夫妻单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生育二孩的政策落地以来,全国各地二孩生育的增长情况来看,似乎并没有预想中那样发生二孩生育的井喷现象。 为推动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更好地贯彻落实,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快相关配套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加强人文关怀,尽可能地为年轻父母生育二孩提供一个宽松、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减少他们的顾虑,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查看全文】

    第4篇 2016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多省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将调整

      公务员们注意了!近期,四川、内蒙古、吉林等多地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   多省份机关事业单位今年将调薪   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地人社部门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   1月19日,四川召开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今年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并指出,这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近期每两年调整一次基本工资标准决定的首次调整,对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实现工资正常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同一天召开的内蒙古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也明确,按照国家要求,今年要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这次调标是建立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后的首次调整,各地、各部门要对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清理自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坚决纠正。   在更早前的2015年12月31日,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查看全文】

    第5篇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推进养老体系一体化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人员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待遇“双轨制”长期以来饱受社会诟病。《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无论是养老还是医疗,很多事业单位包括机关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其人员与企业职工一样逐步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随着社保标准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双轨制”终将合并统一。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标志着养老金“双轨制”的破冰,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曾经被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被打破,公务员今后如何养老?国家养老新体系有何意义? 无论是养老还是医疗,很多事业单位包括机关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随着社保【查看全文】

    第6篇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网络募捐

    【背景链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募捐、微公益等多种募捐形式作为官办慈善的补充取得了较大发展。调查显示,虽然47.4%的受访者曾通过网络平台参与过捐款,但仅28.5%的受访者信任网络捐款中的慈善组织或募捐个人,62.4%的受访者担忧在网络募捐中存在诈捐、骗捐的潜在风险。 2015年10月,安徽女子李娟因“见义勇为救女童”被恶犬咬至重伤在网上不断升温。事发后,李娟收到超过80万元捐款。然而警方调查发现,李娟实被男友的狗咬伤,所谓“见义勇为”也是男友一手策划。随后百名捐款者拟讨回捐款,但也有爱心人士同情其遭遇,仍愿帮她。 【深度解析】 [正确认识网络募捐现象]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募捐、微慈善等异军突起,成为民间公益慈善新的阵营。相比传统的募捐方式,网络募捐门槛低、传播快、影响大、互动强、效率高,使善款畅通无【查看全文】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