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火车票登载商业广告合理么?
- ·下一篇文章:户籍改革:黑户
2016全球经济危机来袭
2016全球经济危机来袭
不管是否相信,我们现在都已是身处断崖。
相比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开始的美国的次贷危机,这一次从2015年开始,2016年全面爆发的这场危机早已注定会比二者更甚,影响也更深远
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危机:
我们把一个国家看做一个工厂的话,这个工厂通过不断的加工制造生产销售来赚钱,赚来的钱用来养活员工——包括工厂建设(基础设施)、发工资、提供福利保证员工学习(教育)、健康(医疗)和维护工厂安全(军队)等等,如果赚的钱够支付这些费用,那么多出来的钱可以拿去在其他企业投资,如果赚的钱不够支付这些费用,要么缩减开支(收缩财政支出),要么向银行借债扩大生产赚更多的钱增加(财政)收入达到收支平衡,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是不会发生经济危机的。
但如果这家工厂的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成本过高,科技落后),或者产品销路不好(利润降低出口下降)导致工厂亏损(财政收支不平衡),而为了维持工厂就要借债,借债越来越多就变成了资不抵债,面临债务危机可能要破产(比如希腊)。(注:这个例子并没涉及通货膨胀)
俄罗斯经济危机
以这次最早步入经济危机的国家之一的俄罗斯为例:从两年前开始俄罗斯面临的就是“股汇双杀”:卢布大幅贬值,股市也同时大跌,并且从2014年一直持续到今天。
俄罗斯之所以率先步入经济危机的漩涡,表面上看是因为原油价格的下跌,国家财政收入锐减,货币贬值债务增加......往深层上说就是俄罗斯的经济体系是以能源经济作为财政收入的支柱,过渡依赖单一经济模式,经济体系不强健,危机暗伏并最终爆发(这和我们对房地产的依赖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不仅仅是俄罗斯,阿根廷、印尼、马来西亚、巴西、智利、土耳其......因为国际商品(原油、橡胶、铁矿石等等)价格下跌导致的政府收支不平衡,导致了这些国家的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
简单的说,就是这些国家因为经济衰退收入锐减无法偿还债务(俄罗斯现在就无法偿还欧洲银行的债务)从而由货币危机引发债务危机。
当一国的经济遇到问题,除了出口(赚钱)实力下降,相对进口(花钱)的实力也随之下降,这就造成了国家之间的连锁反应:各国出口和进口双降,世界经济就会最终步入一个大萧条。而规避这样的情况,无数的经济学家提出过无数的解决方案,近几十年最被各国政府惯用就是不断扩大政府投资、推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制造”繁荣——这是一种短期最有效的,可以让经济立竿见影的”不断增长“。
到最后为了让市场中各方不断“交易”保持“繁荣”,很多国家的政府不断投放货币供应(举债和印钞),这其实是人为制造的“繁荣”,并非真正的市场需求,是透支市场和过度消耗社会资源的一种“饮鸩止渴“式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
美国和欧洲经济危机
2009年次贷危机之后,在几个大的经济体中,美国的经济转型是最成功的,依托高科技的发展和制造业的复兴,给美国经济复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德国在举债和滥发货币方面是最为克制的,同样依靠德国强大的制造业稳扎稳打一步步的夯实了经济复兴的基础——这两个国家和其他靠不断印钞抬高资产价格维持“表面繁荣”的国家不一样,是真正把自己的经济体系推向了健康强壮的方向发展,而不是虚高虚胖。
美国由于自身经济发展良好,很早(一年前)就做足了前戏喊着要加息,到最后“象征性”的加了一点点,这让那些陷入货币危机的国家如同雪上加霜:那些手中有本国货币的人自然急于兑换美元以防手中货币贬值,而为了阻止自身货币贬值这些国家政府不得不抛出美元购买本国货币(和我们现在一样),这样一方面要阻止本国货币贬值而导致外汇流失,一方面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去还债。
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已经让这些国家在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压下,入不敷出而导致国家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然而欧洲很多国家随着经济下滑,却不肯节减政府开支或是削减福利(比如希腊),还是采取印钞的办法扩大货币供给。不仅如此,欧洲的难民政策对未来无论是经济危机还是地域冲突,无疑都是火上浇油——用“后患无穷”这四个字,应该是对欧洲难民政策最恰当的形容。
接下来说说香港经济危机:
香港这些年实际上早已繁荣不再,只是依托大陆经济和零售业单一的支撑,随着高科技和制造业的缺失早已经成了空心经济。简单的说,我认为恒指或许在年内会跌到10000点(现在20000点左右),这没有什么不可能的,香港经济现在的面临的严峻局面,比上次恒指跌到10000点附近的时候更糟,凭什么指数就不能更低呢?
而就回归之后而言,这一届的港府班底的能力,远不如由董建华、曾荫权那时执掌的首届港府班底(当时还对抗过索罗斯),更何况这届香港政府班底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危机,还有接踵而来的社会危机......然而,也有人说“即便是这次香港经济和大陆一样被重创,但香港至少还有一样优势:香港自然环境保护的很好,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尚在,至少算是留得青山在,而大陆呢?”
最后,说说国内的危机:
国内一直都是粗放型的投资拉动增长,投资和浪费了很多的资源,生产效率和效益却都不高,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国际上又失去了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十年来经济发展完全被房地产绑架。这些年来,我对国内房价、股市、汇率的理解,简单说就是两个字:“托”字诀和“拖”字诀,政府印钞托住房价和股市,央行用外汇储备拖着汇率——但这都只能延缓危机的爆发,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结果,因为该来的迟早都会来的。
股市和汇市如今已经“托”和“拖”的很吃力了,而房价也岌岌可危随时有可能调头向下,这些当然都是政府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极力的拖延矛盾的爆发,我相信随着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贬值,央行最终会选择加息。
如果不加息呢?那就是一边面临外汇储备流失,一边面临通货膨胀。然而这些还都是在国际粮食价格没有大幅上涨之前,如果粮价上涨(从长期看很有可能),那将是压垮我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一旦粮价上涨,我们要么听任粮价上涨引发更严重的通货膨胀,要么为了稳定粮价势必需要大量的粮食补贴,可是那时候有没有钱补贴粮价还是另外一回事。
是不是真的没有解决之道了吗?或许有,但我们也许根本不可能(你们明白为什么):对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减税、提高利率加大财政扩张,加强医疗和教育的投入......这些虽然不像饮鸩止渴的印钞票那么“立竿见影”,却真正对改善经济痼疾是有益的。
李总理上任之际其实欲实行“绿色GDP”,但无奈中国经济在被房地产绑架吹胀之下,想走瘦身健康之路阻力重重,即便是李总理,也未能撼动,所以落得现在病入膏肓。
现在已经很多人都认为,中国要解决最终的这些问题的出口,可能最后是在南海或者是东海,具体是什么意思,我想不用我赘言了吧。
那么,该怎么办?
A股什么时候会跌到底?是不是应该换美元?不买A股那买什么?之前总是很无语,在这里一并回答一下:
1、如果一定死心塌地要买A股,那就耐心等着,我说的等是半年甚至一年,那时候再看看选一只自己觉得业绩又好公司又靠谱信用又好的公司买进去放着,绝对比现在急着抢反弹要安全;
2、有渠道可以换外汇的,想换可以换一点,算是心理上图个“保值”的安稳,但事实上我不觉得这对普通老百姓有多大意义,再说央行也不会让你随便换(每人每年五万美金),央行自己的美金都去扛汇率了,你去换美金就等于是在拆央行的台;
3、如果有了解的靠谱的投资渠道(记得是靠谱的)那就交给有历史业绩证明的专业人士(市场中大部分都不专业),切莫贪图小利交给那些忽悠的“高息高回报”,实在没有途径的,存在银行比被骗掉亏掉强;
最后我想说的还是那句话:做自己擅长的事,不要去做自己不熟悉的,也不要认为自己在股市(特别是A股市场)比其他人聪明,对大部分人而言,远离股市去做自己擅长的有价值事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这次经济危机会持续多久呢?2年、3年、5年、还是10年?恐怕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如何破局,现在各国还都不知道呢,何谈结果?但有一点可以作为判断:当黄金和粮食的价格渐趋平稳(经济危机的中后期,黄金和粮食会越来越值钱),其他商品价格开始逐渐回升之际,或可以说我们又度过了一次人类历史上的经济危机。
而这场经济危机给全世界所带来的变化,此时此刻其实我们还无法窥之全豹。因为,我们现在还在断崖之上,还远没有跌落到底。只有最终跌落之后,我们才能看到经济的、政治的、全球的、区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激化,并且看到由此带来的世界改变。
2016年《世界经济黄皮书》
2016年《世界经济黄皮书》正式发布,该黄皮书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5年重大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介绍时表示,预计2016年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大概是20%左右。一旦金融危机规模比较大,而且传染性比较强的话,有可能把世界经济的增长往下拉一个多百分点。
针对2016年全球经济形势,张宇燕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首先,是发达经济体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社科院判断,明年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维持2%,甚至2.1%、2.2%的水平,有相当大的难度,主要是数量宽松政策现在已经开始有所改变,美国已经开始加息,日本又开始扩大日本版的数量宽松政策,他们对增长还是担忧。欧洲还在执行欧洲版的数量宽松政策。这说明欧洲和日本的经济状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美国加息以后的影响还要观察,很明显的看到,发达国家内部货币政策在分化。对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前景是非常谨慎的乐观。
其次,是债务问题在不断积累。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提到了去杠杆,去债务,杠杆里面主要涉及到债务问题。这个问题是全球性的,债务如此之高是和超低利率连在一起的。按照英国伦敦的同业银行间的利率,过去三年半年期实际利率都是负的,持续了如此之长的负利率,直接后果是债务积累不断增加。
再次,就是全球对美国的加息政策反映。美联储已经加息了,但这是一次性的、还是进入了加息通道?他的步伐、加息的力度、加息的时间等都存在不确定性,有人说今年先加了0.5%,明年要达到3%,也有人说达到1.5%,不同的估计判断,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对资产价格的重新定价,这些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此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同样值得关注。从过去五年的情况来看是处于下行通道,从7.5的增长降到了4%,在明年或者后年还会不会延续下滑趋势,这是考虑世界经济未来走势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它毕竟占了半壁江山还要多。
张宇燕强调要特别关注世界经济,思考时不能仅仅从经济角度来看,还要从各国的政策看,他们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这方面要多给予关注。社科院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增长3%。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是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刚刚作出的预测是3.5%或者3.6%。
张宇燕还谈到能源方面,他表示,社科院最近两年的预测偏差比较大,全球能源价格总体来看今年已经到底了,明年会略有增长,当然这里的因素太多,包括金融市场、地缘政治、供给面,现在美国大量的页岩油气企业开始倒闭,开始违约,影响供给和需求都有,我们预计综合供给有5%甚至更高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谈论金融危机的人越来越多。张宇燕表示,估计金融危机明年爆发的可能性大概是20%左右。一旦金融危机规模比较大,而且传染性比较强的话,有可能把世界经济的增长往下拉一个多百分点,但希望它不出现。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