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南昌
  • 景德镇
  • 萍乡
  • 九江
  • 新余
  • 鹰潭
  • 赣州
  • 吉安
  • 宜春
  • 抚州
  • 上饶
  •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 >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秦淑仙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4 00:49:17

    2006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06年2月在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上

            省长黄智权

      过去的五年,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阔步前进的五年。

      ——经济总量迈上了新台阶。全省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00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0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6%,比“十五”计划目标3000亿元超过1070亿元。按现行汇率换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40美元。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171.7亿元增加到425.7亿元,年均增长19.9%,比“十五”计划目标275亿元超过150.7亿元。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县(市、区)已达84个,比2000年增加63个。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4.2∶35.0∶40.8调整到2005年的18.9∶47.4∶33.7,5年内二产上升12.4个百分点。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现代服务业有新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个私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6.1%。

      ——继续发展增添了新后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的54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293亿元,年均增长33.5%,比“十五”计划目标920亿元超额1373亿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由2000年的2.3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24.2亿美元,年均增长6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705亿元增加到1236亿元,年均增长11.9%,比“十五”计划目标1080亿元超额156亿元。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104元增加到2005年的8620元,年均增长11%,比“十五”计划目标7160元超过14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135元增加到3266元,年均增长8.9%,比“十五”计划目标2930元超过336元。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8平方米和32平方米,五年分别增加14平方米和4.2平方米。

      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五年来,我们着力推进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五年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全面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先后实施了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了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实现了农民合同内“零”负担,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粮食总产量从2003年的290亿斤增加到2004年的360亿斤,2005年又上升到370.8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以发展新产业、形成新机制、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面貌发生了新变化。

      第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壮大工业总量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办好工业园区,着力培育支柱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已基本形成。2005年,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137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3.7%,比2000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200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37%,比2000年提高了9.3个百分点。

      第三,坚持投资与消费双向驱动,促进经济良性循环。五年来,我们全面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认真实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同时,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以交通、电力、通信、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十五”期间,全省共实施省重点工程140项,完成投资857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的2.5倍。与此同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逐年上升。

      第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五年来,我们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入推进了各项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顺利,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由2000年的1127项减少到616项,依法行政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90%的省属国有企业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实施大开放主战略,五年累计直接利用外资75.7亿美元,世界500强中已有20余家进入我省。

      第五,坚持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社会事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人才流进流出比由2000年的1∶7转变为2005年的1∶1.04。加强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成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3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05个,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39.8%上升为2005年的45.6%。义务教育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有较快增长,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社区建设稳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卓有成效。

      第六,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了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机制、社会矛盾的排查调处机制、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治安秩序良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秦长安

       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1月16日在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区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


      第2篇    2008年新疆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秦长治

       2008年新疆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1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自治区政府主席努尔·白克力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的工作过去的五年是辉煌的五年。我们面对非典疫情和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在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


      第3篇    200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秦冠明

       200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1月12日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2008年,是首都发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北京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营造良好局面、办好一件大事”,团结奋斗,扎实工作,无私奉献,较好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


      第4篇    2009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秦婕

       2009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1月11日在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天津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08年工作回顾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我们应对非同寻常的重大考验、完成非同寻常的重大任务的一年,也是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逆境中奋勇前进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天津市委的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第5篇    2009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秦扬

       2009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1月8日在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河北省人民政府代省长胡春华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河北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08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不利因素,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的部署,以解放思想为动力,积极应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