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关心关爱快递小哥(关爱快递员)
- ·下一篇文章:2018联考言语答案(2018年国考言语理解答案解析)
北京公务员面试形式(北京公务员面试题型和套路)
雾霾天气近一年来在全国各地都成了热点词,已经真正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这个现象本身及出台的各种政策就是我们要关注的社会热点。接下来将带领考生体会面试的精髓和答题的逻辑思考,希望对奋战在一线的考生有所帮助。
背景材料:
热点1:根据社科院和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热点2: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称,大气污染根源在于烧煤和燃油石化能源的使用,按照“大气10条”的要求,通过5-10年时间的治理,大气污染的状况会得到改善。近日,环保部就做好今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发出通知,提出可实施企业停产、限产、机动车限行、扬尘管控、禁止露天烧烤等强制性措施。并要求当发布最高级别预警时,采取大型户外活动停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等措施。
热点3:2014年4月3日,环保部副部长在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透露,已经初步掌握北上广污染的清单,社会关注的“雾霾元凶”数据有望陆续公布。此外,我国已加强空气重污染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公众可以提前两三天知晓未来空气质量。
考生应该如何思考:
对于这个问题,许多考生应该都有所了解,但是有所了解并不等于充分理解。如何才能答出新意,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答题要接地气
很多考生会背诵许多关于生态方面的模板话语和套路,在发现考题和自己背诵的一致之后,会一阵窃喜。于是出口成章,从资源节约型社会背到统筹协调发展。殊不知,其实从人们的接受程度和陌生人初次见面的印象感来讲,考官对于夸夸其谈的考生未必会有好感。我们的工作和单位要招聘能够干活的人,官方一点来讲,是一个务实的人,也就是说首先要是一个能够对问题有自己独到见解的人。所以在表述这个问题时,不要一下子飞得太高,要接地气。
提醒大家接地气要注意两点:一是从生活和实际出发;二是合理运用一些比较讨巧的词汇,显得语言自然流畅。
第二:分析原因要透彻
很多考生对于一个热点问题不了解,或者了解得不透彻,而面试又是短时间内的思考,就算知道也一时难以想出来,该怎么办呢?
诚然,许多同学对于面试都是临时抱佛脚,很难对各种热点都兼顾到,而面试的不确定性必然会让我们对一些问题感到一头雾水,那么怎么去找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呢?首先我们会想到的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主要有城市本身或者当地地形,有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源比如汽车尾气、燃煤、工厂排放等等。那么就可以从形成雾霾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来讲。比如在主观因素的框架里,再去说汽车尾气、燃煤排放等等。
在此提醒大家注意:关于雾霾问题还有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弱、风速小,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稳定类大气条件出现频率明显偏多,易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聚,从而导致雾霾天气多发;还有冬季气溶胶背景浓度高,有利于催生雾霾形成;以及已经形成的雾霾天气会使近地层大气更加稳定,会加剧雾霾发展、加重大气污染等。
第三:提出对策要全面
很多考生在提出对策时,依然会从政府应该怎么做,民众应该怎么做,企业应该怎么做等主题层面去分析。这当然也可以,不过要注意选择其中的方面具体来阐述,以雾霾天气中政府的做法为例:
1.请相关部门认真作出一个有科学内涵和具体操作的顶层设计,设计应分别从城市病治理、经济转型、环境保护、基础研究、技术支撑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形成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和行动路线图。并由专门的部门监督,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以逐步实现这一蓝图。
2.认真调整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功能区空间定位,同时,可以考虑将优质社会资源“稀释”到较边远的郊区,认真实施从高端向低端的“逆城市化”。
3.大力推进以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为核心的发展方式转变,彻底限制以钢铁等为代表的产能过剩。
4.加强对PM2.5的基础研究。尤其要对PM2.5的生成、来源、演化、流向、降解和危害等进行评价,为作出科学的判断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撑。
以上是offcn以政府层面举个例子,大家要注意紧紧扣题,不要说着说着说跑题了,企业和民众方面就不赘言了。
第四:该飞翔的时候要飞翔
按照上面的答题方法,有些学生会问自己背诵的大量热点和理论岂不是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了吗?其实不然,首先背诵的内容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面试,更多的是培养我们的理论水平、政府思维以及用词的准确性,所以背诵的功利性不要太强。另外,如果考题与你知道的中央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相契合,那么该飞翔的时候还要是飞翔的。比如以上热点可以这么总结:“总之言之,治理雾霾天气的难度非常大,但是只要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严格监控、科学治理的原则,我们所梦想的美丽中国、蓝天白云定会重现!”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希望广大考生能将以上作答方法学以活用,从雾霾天气的热点事件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