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演讲类题目怎么答题(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演讲类题目怎么答的)
即时演讲类题目,是国考面试中比较难的一类题型,与考察综合分析能力的题型比较像,但不同之处在于,综合分析题目更侧重解决问题,怎么办,而演讲类题目则更注重升华主题,结合实际。因为演讲题往往是最后一题,答题优劣对考官打分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答题中升华题目,内容深刻,就关系重大。今天,网校老师以演讲题型为例,教会大家一些恰当的技巧来涨涨姿势吧。
例:就古文“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为主题,发表演讲,题目自拟。
针对这个题目,有些同学一下子就容易有些犯蒙,老师我不理解古文的意思。其实理不理解题目的意思并不重要,我们只是以它为主题,并不需要解释。我们可以使用纵深思维的方法,就是从一般人认为不值一谈的小事,发现更深一层的被现象掩盖着的事物本质。即“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我们当下的社会现实,有安全事故的问题,有政府监管等等。
另外也可使用扩句成篇的方法:比如“逸豫”,我们可以扩展为“好逸恶劳,安于现状”,然后再扩展“如果一个企业安于现状,那么这个企业必定停滞不前,最终面临破产的结局;如果一个政党安于现状,必定走下政坛;如果一个国家安于现状,那么这个国家必定遭到灭顶之灾……”等
【参考答案】
古训有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民间谚语中也有句老话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坐中游。寓意是有些人不争先,不努力,安于现状,不紧不慢,优哉游哉。这说的是一种“逸豫居中”的消极心态。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不能安于现状。如果一个企业“逸豫”,那么这个企业必定停滞不前,最终面临破产的结局;如果一个政党“逸豫”,必定走下政坛;如果一个国家“逸豫”,那么这个国家必定遭到灭顶之灾,后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见,忧劳与逸豫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社稷是多么的重要。
当前,有个别干部存在一种“误解”,“不拿不贪”就是好干部,“逸豫、得过且过”不过是为人处世的方式和秘诀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对普通人来说,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思进取或许只是生活态度和性格特征的问题,但对领导干部而言,这种心态,会造成为官慢为、为官不为的后果,“逸豫”表现出来的是不敢担当,不负责任、不思进取。做不得罪人的“好好先生”。不愿到矛盾多、问题大、条件差的地方工作,碰到拆违、环保、安全生产等难抓难管的工作能推则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敢碰硬,怕担责任,推进重点工作拖沓,不敢迎难而上,反而花钱买“平安”,搞无原则的退让。“逸豫”现象的存在,和当前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是背道而驰的。这种不良风气,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深化改革久推不动,事业发展“涛声依旧”,群众办事更是常常遭遇“软钉子”“中梗阻”。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逸豫”心态之所以存在,有管理上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问题,其本质是价值观、权力观扭曲,俗话说,水不急,鱼不跳。同样,在党员干部的管理上,有压力才有动力,有自觉才有行动。明白此理,就得把庸碌无为、推诿塞责等列入“不严不实”的问题清单,从实问效,从严问责,让庸官懒官混不了日子,也守不住摊子,更保不住位子;引导干部为政既廉又勤,心中有戒又有责,勇于自我加压、追求卓越。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奋发进取是永恒的正能量。众人划桨开大船,人人奋力,个个争先,改革航船方可乘风破浪扬帆行远。
提醒大家,用纵深思维和扩句成篇的这些方法看似简单,但考生如果想在演讲类题目中做到游刃有余,必须在面试准备过程中多说、多讲、多练。唯有如此不断练习,才能真正提高应答此类题目的姿势。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