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最不利原则在生活中的运用(最不利原则问题)
- ·下一篇文章:事业单位考试法律重点(事业单位法律专业知识考试)
中国金融业经得起狂风巨浪吗(中国金融业发展)
金融稳,经济稳;金融强,经济强。日前,有关负责人在就美对我新一轮加征关税影响答记者问时,郑重指出:中国完全有能力应对经贸摩擦,中国金融体系经得起外部变化冲击;明确强调:做好自己的事,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严正警告:投机做空人民币必然遭受巨大损失,同时金融业对外开放不会停顿更不会倒退。应当讲,这份答问表明了中方的严正立场,回应了各方的积极关切,对于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微言大义、内涵丰富。
看金融,先要跳出金融看。中国与某些经济虚拟化、产业空心化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经济基本面由实体经济构筑,国内消费早已成为拉动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区域战略不断协调完善,完全具备了金融业风险防范的实业基础、物质基础。今年以来实体经济的平稳开局,更加有效支撑了金融市场的改革发展,印证了党中央对经济与金融辩证关系的权威判断。我们相信,随着金融造血能力的提升、输血渠道的畅通,韧性和安全性一定越来越强。
看金融,还要整体来判断。结构性去杠杆至今,两年来共压降12万亿元高风险资产,累计处置不良贷款3.48万亿元,极大降低了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隐患。今年以来股市、债市、汇市均较为平稳,也表明了金融风险总体上的可控。更何况,我们对于金融风险的处置更多属于事前行为,积极主动“排雷”、自我革命化解,很多可能的风险点已被清查处置。随着金融供给侧的改革发力,不仅野蛮生长的乱象会被遏制,健康成长的因素也将一一呈现、持续向好。
信心来自安全,屏障构成底气。一方面,经济与金融发展的成绩单,雄辩地展现了行业的平稳运行、风险的总体可控。另一方面宏观调控的创新与完善更让我们底气十足。如论者言,“我们拥有独特的政治和制度优势,这是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坚强保证”。不久前审议通过的《关于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指导意见》,更将政治和制度的调控优势进一步体系化、机制化,突出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强调要健全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屏障必然更加牢固,抵御风险、防范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的能力必将日益提升,对所谓的跨境投机做空者必定产生更强大的震慑力。
一部世界经济史告诉我们,贸易摩擦总是伴随金融摩擦、经常会引起程度不同的金融波动。今天,我们面对内外部风险挑战,仍然能镇定自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重要的信心和底气就来自金融的安全与稳定。展望未来,随着结构性去杠杆的继续坚持和优化,随着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与推进,中国的经济与金融体系定能始终保持稳健发展,“任凭风浪起”,经住考验、无畏前行。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