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物业怎么劝阻业主楼道杂物(物业劝告不听怎么办)
- ·下一篇文章:关于干群关系的名言(干群关系的重要性)
夯实基础,把握趋势掌握申论提出对策解题技巧(夯实基础,把握趋势掌握申论提出对策解题技巧和方法)
根据申论大纲要求,提出对策题主要测查考生提出和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对策往往给我们一种命题几率低、题目简单的固有印象。然而,自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新大纲公布以来,提出对策强势回归,就解题技巧来看,夯实基础是关键。同时,也需要我们紧跟考情新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今天中公教育这就带大家走进“提出对策”,一探究竟。
根据提出对策命题形式,根据题干问数来分,题目可分为直接对策和概括+对策,直接对策,即直接针对题干中作答对象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即可;概括+对策,即概括问题、原因等并提出对策。根据近两年的考试情况,概括+对策考察的频率相对较高。
我们可以从做题四步骤入手:
一、审题
1.注意题目类型:常规作答(直接提对策;概括+对策)、流程类作答(政府工作流程;活动安排流程)
2.注意作答要求:出现概括性质要求(问题概括准确就是需要先概括再提对策)
3.注意字数限制:对比核实规定字数限制和答题纸给定区域
二、找点
对策来源之直接对策
1.关注对策词:应、应该、要、需要、必须、希望、建议、意见、措施、方案、通过……
2.关注材料中动词+宾语的材料内容: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管理力度、出台政策……
3.关注权威观点:如领导讲话、权威专家学者观点等
对策来源之间接对策
1.问题推导对策(反过来说)
2.通过原因推导对策(反过来说)
3. 经验推对策——借鉴经验
4. 教训推对策——吸取教训
对策来源之自创对策(主要针对于流程类作答)
政府工作流程:假如你是某市政府,请妥善处理给定资料中反应的XX事件,且给定资料中未给出足够的直观可以发挥的对策
1.成立小组:成立专项调查和处理小组,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紧急处理/救治:对身体出现异常的群众紧急送往医院救治;赶往现场及时疏散处理(安慰);主要用于材料中明显出现了紧急情况或涉及人身安全
2.调查调研:专项调查小组通过……(走访、实地调研、座谈会等)方式,摸清实情的真象,掌握来龙去脉
3.专项整治:根据调查结果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4.信息公开:将调查结果和处理结果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公开,回应社会关切平息舆论稳固政府公信力形象
5.长效机制:全面排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长期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建立长效机制
活动安排流程:你认为该活动中的重点环节/你认为该如何安排这次活动
活动前准备工作:计划、应急方案
活动中控制工作:引导活动有序进行
活动后收尾工作:有序离场,总结经验
三、加工
1.注意总分结构:总述句一般为总起段中的要点句或宏观的概括做法;直接简要抄题干也可
2.注意关键词前置:小标题(一般为动宾形式)+详细展开
3.注意合并提炼:尽量去掉具象化表述,简洁呈现
四、书写
1.注意分条分类标清序数词
2.注意卷面整洁字迹干净
以上中公教育对提出对策题目具体基本技巧进行了总结,并通过题目让大家真切的感受到了,提出对策题目考情的变化和命题的趋势,夯实基础,把握趋势,才能明确方向,扬帆远航。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