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申论贯彻执行题答题思路(申论贯彻执行范文)
- ·下一篇文章:扶老人险为什么没有了(扶老人险属于什么险种)
崇敬英雄烈士(崇尚英烈)
【背景链接】
6月6日,有网民称某短视频平台在搜索引擎广告投放中,出现对英烈邱少云不敬的内容。该平台发布致歉声明称:未认真审核第三方提供的关键词包,发生严重疏漏,推广团队总经理和项目负责人作停职处理。6月6日下午,北京市网信办、市工商局针对抖音在搜狗搜索引擎投放的广告中出现侮辱英烈内容问题,依法联合约谈查处多个短视频平台,责令网站立即清除相关违法违规内容并进行严肃整顿。(摘自6月8日《人民日报》)
【题目预测】
近日,有互联网娱乐平台在搜索引擎广告的投放中,出现对英烈邱少云不敬的内容,最终被有关部门依法查处,责令其清除整顿。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民族英烈是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步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大英雄,是应当受到后人敬仰和尊重的,但是现在有些人却本着“娱乐至死”的精神,拿英烈开玩笑,对英烈公然进行侮辱和诋毁,这样的行为必须进行谴责、依法查处。
无独有偶,网络上还有丑化恶搞董存瑞烈士和叶挺烈士作品《囚歌》的视频,让人愤慨。试想,如果没有英雄烈士的牺牲壮举,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繁荣发展?这种侮辱英烈的行为,不仅仅抹黑了英烈形象,而且也降低了自己的品格素质。同时,公开侮辱英烈,更会使得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对英烈产生错误认知,不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也容易缺乏民族自豪感。此外,这也伤害了人民群众崇尚民族英烈的感情,引发社会群情激奋。
其实,我国今年5月1日刚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明确规定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英雄烈士近亲属或检察机关都可以提起诉讼。然而网络上侮辱英烈的信息依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第一,是一些不法娱乐平台唯利是图,缺乏敬畏之心,将英烈作为自己博取眼球、赚取利益的工具;第二,是一些搜索引擎平台缺乏法律意识,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审核监管体系,出现漏洞。
因此,要使侮辱英烈的行为销声匿迹,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政府及各大媒体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宣传报道,让全社会都保持对民族英烈的敬畏之心。其次,政府网信办、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互联网娱乐平台以及搜索引擎平台的监督检查,督促其严格审核所发布的信息,一旦发现有侮辱英烈的行为要进行严肃追责,绝不姑息,起到震慑作用。最后,广大人民群众也要积极监督举报网络上侮辱英烈的行为,自觉维护我们的民族英雄,营造崇敬英烈的良好社会风气。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侮辱英烈的行为都应该被强烈谴责、严厉惩处。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