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白血病临床病例(白血病病例模版)
- ·下一篇文章:轻重缓急的原则(怎么区分轻重缓急提高效率)
选调生培养体系(选调生的培养做法)
选调生是组织部门遵循青年干部“早发现、早培养、早成才”成长规律,直接从高等院校选调并分配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和县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这项制度实行20年来,培养造就了大批素质较高年轻有为的干部人才。
然而,选调生虽然是同龄人中佼佼者,却由于出得校门进机关,往往明显地缺乏社会阅历和实践能力,特别是分到乡镇办事处或基层企事业单位后,不少只是做一般性或辅助性工作,真正到“苦、差、低”环境担纲“急、难、险、重”任务的并不多,有的还被长期被借调到上级单位见习帮忙。由于身心没有真正地融入,工作没有实质的深入,缺少锤炼,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当然难有多大提升,思想政治作风素质也无从表现检验。这不仅造成了选调生成长的短板弱项,也使组织的培养使用失去了重要依照,这对于个人和国家都是巨大的无形浪费与损失。
是什么使选调生得不到锤炼?从选调生自身来看,有能动意识不强自我加压不够问题,但主要的还应说是单位和组织的管理问题:有的视选调生为“组织宠儿”总是照顾有加;有的也想压担子但恐他们吃不住而不敢放手;有的认为他们是镀金者“过路客”而不想当真使用,组织部门存在着“重选轻管”和管理松散问题。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选调生而言,基层一线工作实践是起步发展的基础,艰苦复杂环境磨炼是走向成熟的根本。要想把选调生培养造就成德才兼备接班人,治国理政的栋梁材,必须让他们过好实践锤炼这一关。只有“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才能鉴别出其是否忠臣良将真金好钢,否则很难辨别真伪,也不会被群众认可。山东选调生张辉28岁提升副厅引得社会普遍质疑,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根本上说,选调生能否得到真正的锤炼,取决于组织的用人导向和培养机制。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导向,机会均等、程序公正、优胜劣汰的机制,是单位用心培养本人自觉锤炼的动力保证。严格讲,刻意的培养应当是多些“冷却”打磨,特殊的关照应当是多些困难挫折。组织部门应不断完善选调生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政策保障,做好对其的选拔、培训、管理、监督、考核、奖惩、辞退、分流等方面的管理设计,激励其在扎根基层创业成材。单位应恪尽培养之责,为其真实锤炼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如果真的其为“宠儿宝贝”,一味地优惠呵护,甚至偏爱地创造条件让其“小步快跑”,岂不是催熟早摘、拔苗助长?
当然,作为选调生本人,自当安心基层扎根农村主动磨炼。要认识到,成了选调生不等于进了保险箱,贴上红标签不等于当然接班人,有了基层经历并不说明有了真本事,锻炼了两年并不意味就该提拔。必须克服“镀金”思想,摒弃优越依赖急躁攀比心理,下得去还要干得好,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淡泊名利,扎根基层、艰苦奋斗、踏实历练,靠公认的素质优异的成绩卓越的能力说话。如果只是把基层工作当程序做跳板,心浮气躁,侥幸取胜,急火火摘星星,忙乎乎捞月亮,一定欲速不达,还会自毁前程。
在基层实践中历练成熟,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成材,不仅对选调生意义重大,对所有年轻后备干部,对所有“大学生村官”,同样意义深远、不可或缺。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