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高校世界排名(高校教师 赤子板栗)
- ·下一篇文章:网红经济的规范和引导(网红经济的利益)
驳论文论证思路(驳论论证例子)
申论试卷中,文章写作题目多数情况下要求考生根据申论给定资料的内容和个人感受,书写一篇议论文。而如何完成这篇议论文,一直令广大考生颇为头疼。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凝心聚气、呕心沥血,终于啃下了找寻论点这块硬骨头,往往还没有从“终于知道要写什么了”的兴奋中恢复,便因为“不知道怎么写”、“没话可说”而败下阵来。一番老僧入定般的枯坐、冥想后,紧张拼凑出来的文章甚至自己都不忍卒读,更不用说打动阅卷人以取得理想成绩了。这种确定了论点却无从下笔、不知道写什么的情况,就是不会进行论证的表现。
正所谓“不破不立”,中公教育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当考生不知道如何从正面说明、论证论点时,不妨逆向思维,从论证某一个观点的错误方面入手,帮助自己运用驳论的方式,在反对错误的过程中确立自身论点的正确性,达到明为批驳、实为立论的暗渡陈仓效果。
采用驳论的形式书写文章,基本的写作思路和行文框架是:陈述现象——提出有关这一现象的某种错误观点——分析论证错误观点之所以错误的原因——提出与错误观点相对的正确观点——列述事例及理论论据证明正确观点的正确性——总结全文。
下面中公教育中公教育专家通过《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篇文章,为考生说明如何通过驳论来证明自身观点。
文章开篇便提出了当今存在着让孩童不断接受培训班培训的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观点:
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大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揠苗助长。
而后作者通过论述这种比喻是因为将人生竞赛视为短跑,没有考虑到漫长人生的规划性,所以是不科学的错误观点:
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而后,进一步以一句“父母是否应该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看家长对孩子寿命的预估”,这样的具有触动性的话,彻底推翻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点。之后就如何“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进行说明。“反其道而行之”的论述方式,也完成了令人信服的论证。
又如,当我们全民对浙江文成县寒碜破旧的县政府大楼交口称赞时,有人以一篇《该如何礼赞政府大院的寒碜》,让头脑发热的民众冷静了下来。作者将人们称赞寒碜政府大楼的行为概括成:“似乎越寒碜,就越值得赞颂”,这样就使人们认识到了这种赞颂背后的荒谬和不理性,而后进一步进行分析,提出“将寒碜与廉洁直接等同是有失偏颇的”正确观点:
在这种情绪渲染之下,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是,一种热切的期待之下,衍变为寒碜比较的逻辑泥沼中:似乎越寒碜,就越值得赞颂。很显然,我们会很容易把寒碜的政府大院,与政府廉洁直接对等起来。平心而言,“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高的大楼是医院,最破的房子是县委县政府大院”,这当然是值得点赞的政府风貌。但是,如果就此将寒碜与廉洁直接等同,可能是有失偏颇的。这并不是一个恶意的揣测,在现实社会中,穿着朴素的贪官我们见得还少吗?那些从破败政府大院走出的贪官,也并不鲜见。由此再来揣测我们所见的那些破落的政府大院,在大院背后站立的真的是一个廉洁奉公、勤俭高效的政府形象吗?
运用驳论技巧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确立自身论点的目的,而在批驳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经过这三个步骤:陈述错误的观点、批驳错误观点、确立自身的正确论点,这样的三个步骤完成了,文章从内容到字数上都会变得丰满,也客观上解决了考生“凑字难”的隐忧。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