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平均数的变化规律(一组数据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平均数的变化)
- ·下一篇文章:类比推理100题(类比推理中公)
治理网络谣言阅读答案(2019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
材料一:人民网北京9月16日电 近日,一则“四川小伙南极开火锅店”的消息在网上热传。16日下午,人民网记者拨打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电话询问此事,工作人员回应:“已与长城站联系过,这是彻头彻尾的假新闻!”
该消息称,一四川小伙小郭去了南极的长城科考站做了厨师,并且在那里开了一家“天价”火锅店。文中称,这家火锅店深受附近俄罗斯、韩国、乌拉圭、智利等科考站科学家们的喜爱,底料价格是8美金一小碗,续添油料要额外收3美金,火锅底料要给到50美金一锅,食材都是按当日食材以套餐量计算的,收费差不多70美金一份。该文配图是一栋写有“南极火锅”的白色建筑物,还有一张三个外国人和一个中国人在室内吃火锅的图片。
人民网北京9月17日电 昨晚,杭州公交290路起炸,有网络传言称“车上司机和乘客一共28人,全部遇难,无一生还”。杭州公交官方微博在爆炸发生后发布实时通报消息,“在疏散过程中共有9名乘客受轻微伤”,该谣言不攻自破。
人民网北京9月17日电 近日,一则“北京市政一卡通”微信号发布的免费送凯蒂猫(HelloKitty)一卡通卡片的消息在朋友圈被广泛传播。“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官方微博于16日下午发布声明,称“本公司近期从未以任何形式举办过HelloKitty的抽奖赠送活动”。
材料二:网络谣言的危害究竟有多大?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人们看得越来越清楚。如,2011年碘盐有助于防止核辐射的网络谣言,引发抢盐风潮;2013年女子郝某莉不堪网络谣言攻击,跳楼自杀身亡;等等。在某些情况下,网络谣言会引起社会剧烈反应、市场大幅波动、个人声誉严重受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网络谣言的危害性。
网络谣言的特质可以用一句古话来形容:“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其疾如风”,是指在社交媒体中爆裂的网络谣言可以在4小时内覆盖数千万对信息最敏感的人群,完成对全国信息敏感者的轮传染性触达。“其徐如林”,是指网络沉积类谣言在贴吧、论坛、微信群、QQ群的浸润式传播。“侵掠如火”,是指网络谣言的危害性如火烧秋原般迅速蔓延。“不动如山”,是指某些网络谣言的治理难度非常大。“难知如阴”,是指部分网络谣言内容真伪难辨。“动如雷震”,是对网络谣言影响力、危害性的形象表达。
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实际,谈谈应该如何治理网络谣言?
【中公解析】
一是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公开一切能公开的、可公开的、要公开的信息。二是提高公众媒介素养,培养健康的信息处理习惯,如从多个信息源获取信息,查证追索重要信息,尽量消除信息不对称等。三是努力降低网络谣言的覆盖面,在传播的关键节点建立信息真伪鉴别机制。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