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以文化交流发展为主题的发言稿(以文化交流为主题的议论文)
- ·下一篇文章:公共突发事件申论范文(2021公共突发事件案例)
2021国考申论冲刺要看哪些疫情考点呢(2021国考申论会考疫情吗)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这样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不仅仅对个人的生活学习带来严重影响,也影响到国家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生事物,诞生了一些热点,对于参加2021国考的考生来说有必要深入地了解一下,中公教育在此为大家进行总结。
一、疫情下的“大数据”运用——健康码
今年疫情处于春节前后,而春节又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节日,五湖四海的人都要归乡团聚。疫情发生后,复工复产的人流控制是一个棘手问题。而“大数据”的出现使得群众的出行可以追根溯源,一旦发现感染的可能,就可以通过“大数据”及时、快速、有效的找到潜在的感染人群,从而为疫情的防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健康码”是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岗人员通过自行网上申报,经后台审核后,即可生成属于个人的二维码。该二维码作为个人在当地出入通行的一个电子凭证,实现一次申报,全市通用。健康码的推出,旨在让复工复产更加精准、科学、有序 。2020年2月11日,浙江省杭州市率先推出健康码模式,实施市民和拟进入杭州人员的“绿码、红码、黄码”三色动态管理,并与钉钉企业复工申请平台打通。市民和拟入杭人员可通过支付宝APP等渠道自行在线申报,在填写健康信息、14天内是否接触过新冠确诊病人或疑似病人等信息后,通过审核后将产生一个颜色码,领取绿码的人员凭码通行,领取红码和黄码的人员需按规定隔离并健康打卡,满足条件后将转为绿码。大量返岗复工人员在支付宝内申领健康码,上线首日访问量即达到1000万。
二、新冠疫情下的“基层力量”——基层党员干部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党员干部第一时间赶赴工作岗位,开展入户排查登记、市外人员登记、重点疫区人员登记、疫区人员密切接触人登记同步进行,确保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
正是基层党员干部的勇于付出和奉献,让我们的疫情防控做的滴水不漏。党员干部在疫情期间的主动向前,全力以赴抗击疫情,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树立了榜样,体现出了党员的良好形象,也彰显了党员干部在危机时刻的责任与担当。
三、数字经济
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外部环境恶化,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对一系列新挑战和新风险。鉴此,中央及时作出新的安排,在扎实做好“六稳”的基础上,提出了“六保”的新任务,形成了“六稳”加“六保”的工作框架,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战略指导,此战略下第一要义就是稳就业和稳金融,也就是说当前推动复产复工,在科学防控之下稳步推动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防疫隔离和复工复产两难决策下,恰恰是数字经济新业态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最好时机。这样既能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接触,又能实现市场增长,保障民生就业。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