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事业编申论答题模板(事业单位申论作文怎么写)
- ·下一篇文章:三段论推理行测(三段论公考)
乱按喇叭怎么处罚(乱按喇叭的人怎么对付)
日前,不少市民在路过河北省儿童医院门前和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时发现,两路段的显示屏上显示着违法鸣笛车辆的牌号。没错,石家庄市开始对违法鸣笛车辆进行抓拍了,市民出行需注意。28日,记者来到建华大街河北省儿童医院门前,了解这套城市违法鸣笛抓拍系统。(长城网6月28日)
市中心地区禁止鸣喇叭,但一些司机无视禁令,狂按不止,让人郁闷。司机乱按喇叭的行为虽然不影响安全,但着实令人反感,一些车辆的喇叭很响,常常吓人一跳。不只是白天,还有些司机深夜鸣笛。一位市民曾苦不堪言地抱怨:“半夜里我睡的正香,突然车喇叭响起,就再也睡不着了。”市区内禁鸣喇叭的标示标牌醒目明显,提醒大家文明驾车。相信司机都可以看见,但依然有个别同志置若罔闻,使劲乱按,在紧急避险要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尚可理解,但如果只是把喇叭当成情绪宣泄器,令一些车主和行人产生厌烦心理,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你越按喇叭,我越是不走,看谁着急!
乱按喇叭产生的噪音有多严重?根据相关记录,汽车鸣笛时音量在80分贝上下,超过5辆车同时鸣笛,声音就会超过120分贝。一辆大车的鸣笛分贝则高达128左右。研究表明,噪音超过80分贝,就会对人耳造成伤害或致残,而在100分贝以上时,会造成相当大数量的噪音性耳聋。汽车噪音对孕妇和儿童的影响也更为严重,如果孕妇长期接触噪音,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发育。鸣笛噪声甚至会妨碍儿童智力发育,喧闹环境中儿童智力发育比安静环境中的儿童低20%。
交通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面镜子,喇叭的主要功能是避险,它的正确使用体现着一位市民的文明程度。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发现石家庄交通管理部门针对交通文明开始有所作为,对违法鸣笛的车辆抓拍并处以罚款。过去,由于鸣笛属于瞬间违法,常常无法断定是哪一辆车在鸣笛,交警很难取证处罚款。如今,这套城市违法鸣笛抓拍系统将声音准确进行识别、定位,不会错拍。对于抓拍到的车辆,系统后台会进入一个人工的二次筛选,以确保抓拍的精准有效。违法鸣笛罚款绝不能搞“一阵风”,交通陋习十分顽固,要持之以恒,通过硬性约束,加强监督和制约,营造文明、无噪音的城市环境。
“禁鸣令”只是一个引子,在规范言行方面,内心的道德戒律和文明信条才是更为深刻的力量。汽车喇叭鸣响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司机对他人的尊重和包容。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乱按喇叭犹如骂人,骂人是失礼失态的事,自然没人愿意去做,这与我们国家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除了恶意鸣笛外,一些司机对禁止鸣笛的意识还过于淡薄,交通法律意识欠缺或存在法不责众的思想。文明城市的创建,需要大家自觉守护;良好的社会风尚,也需要成员共同努力。对于“违法鸣喇叭”及其它的交通陋习,要加大学习,改进行为,内化于心,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当司机为自己乱按喇叭的做法感到脸红时,我们的目的才真正达到了。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