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哲理思辨类问题答题重点把握(哲理思辨类作文模板)
- ·下一篇文章: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地理试题(2021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试卷)
农村空心化问题(农村空心化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2016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得分的前提是对于申论热点的掌握,下面华图教育为大家就“农村空心化”这一申论热点进行分析,希望对备战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
【背景链接】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特别是大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并逐渐从人口空心化演化为人口、土地、技术、产业、服务、文化和公共设施整体空心化,一些农村经济社会陷入整体性衰落与凋敝,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更甚。农村空心化加剧,对农村经济、公共服务、文化以及社会秩序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不仅严重制约着农村社区建设的良性发展,也给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深度解析】
[挑战]
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形成农村人口的空心化,而且还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农业产业人才流失、留守群体社会救助缺失、农村整体布局严重破坏以及乡村文化发展后继乏人等。因此,农村空心化显现出我国农村的整体衰落,给农村社会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是农村产业发展人才流失导致人口空心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镇,导致农村人口数量、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年轻人日益缺乏,使得农村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智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乏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与集约化程度难以提升,造成大量耕地抛荒或利用不足,现代产业在农村发展举步维艰,粮食安全和农业转型发展均面临巨大挑战。
二是留守群体社会救助缺失导致服务空心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口结构严重失调,农村养老和留守儿童照顾难题日益凸显,许多农村都不同程度出现“老无所依”与“幼无所靠”。由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本身还不完善,社会化养老机构和设施缺乏,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主要还是靠自己去解决。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由于长期缺乏与父母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身心健康、学习学业等方面问题突出,抑郁、焦虑、偏执、敏感、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三是农村整体布局严重破坏导致土地空心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购房,甚至转为城镇户口,造成原有的宅基地闲置。另一方面,农民在大城市落户仍然存在重重困难,中小城镇则由于缺乏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对农民的吸引力相对有限,导致农民更倾向于在本村建设新房,造成一户多宅,村庄布局混乱,土地出现了空心化现象。
四是乡村文化发展后继乏人导致文化空心化。农民外出务工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熏陶后,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文化抉择的扬弃,向现代文明靠拢,逐步接受并内化城市文化,排斥并脱离原有的乡土文化。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冲击下,城市文化逐渐向乡村渗透和强化,原有的特色农村文化鲜有农民愿意传承,乡土文化正在逐渐被边缘化,传统农村文化中的重情义、重家庭和重乡土归属的优秀品质逐渐淡化,延续几千年的农村文化正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
[1][2][3][4]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