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基层干部要做好穿针引线之人申论(基层干部穿针引线的案例)
- ·下一篇文章:个税改革论述(个税改革的问题与建议)
事关供暖(供暖试题大全)
2015年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事业单位申论热点、2015申论答题技巧、申论写作技巧等,为大家带来的是《事业单位考试网:案例分析模拟题之“供暖必霾”》,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提高申论答题技巧和申论写作技巧。
材料一:进入供暖季,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近期接连发生严重雾霾,部分地区的PM2.5指数一度高达1400。雾霾给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各地工地紧急停工,大车限行,中小学校园停止了一切户外活动。环保部紧急发布通知,要求相关省(市)采取减排限行措施,尽可能地减轻空气重污染的危害。
这已经不是东北地区在供暖季遭遇雾霾。2013年10月下旬,刚刚进入供暖期,哈尔滨市就遭遇了重度雾霾;2014年10月下旬,黑龙江省多地又遭遇重度雾霾,导致部分高速公路封闭。事实上,供暖季变成“雾霾季”,是近些年北方地区共同面临的问题。
材料二:供暖与雾霾的关联,可从环保部门的统计调查中得到佐证。太原市环保局区域污染防治处处长孙建星表示,燃煤是影响当地冬季空气质量的首要问题。据悉,太原市冬季月均燃煤量约140万吨,是非采暖期月均燃煤量的2.4倍,市区冬季燃煤排放对PM2.5的贡献率为42%。山西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还介绍,在山西,冬季污染物排放浓度是非采暖期的3倍左右。
在毗邻山西的河北省,也有类似的情况。河北每年污染最重的月份是12月、1月和2月。根据监测数据,河北全省采暖期PM2.5平均浓度较非采暖期高出80%。约占全年天数30%的采暖期,却贡献出近50%的污染物。省会石家庄在上个采暖季,采暖期二氧化硫与一氧化碳是非采暖期的3.3倍,二氧化氮与PM2.5是1.8倍。
这种关联性,在东北三省显得更为突出。作为国内供暖期最长的省份,黑龙江省的供暖季长达半年。黑龙江省环保监测部门透露,燃煤是霾的大来源,能够占到40%左右。并且与燃煤质量也有关系,黑龙江省年使用褐煤约3000万吨。但褐煤具有发热量低、污染物排放高的缺陷。
根据以上材料,谈一谈应该如何解决“供暖必霾”的问题。
要求:简洁流畅,措施合理。300字左右。
【中公解析】
首先,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打破供暖“一煤独大”的局面。通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逐步改变当前的能源结构。特别是摆脱以烧煤为主的供暖方式,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
其次,采用“干净煤”等技术,降低燃煤供暖的污染排放。推广使用洁净焦炭,与使用原煤相比,洁净焦炭的煤烟尘可减少90%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减少70%左右,环境效益较为明显。
再次,优先发展集中供热,压减分散燃煤的比例。集中供热率偏低,是导致分散燃煤大量存在的主因。一方面可以通过新建热电联产企业、因地制宜利用工业余热;另一方面则优先整治城乡接合部、小城镇等区域,完善改造供热管网等基础设施,为提高集中供热比例创造条件。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