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题库 > 公考真题

    事业单位面试考前必读的书(事业单位面试必看)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9-03 08:48:23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2016事业单位面试备考资料《事业单位面试考前必读》,希望各位考生可以通过本篇文章对事业单位面试有所了解和掌握,在以后的面试中灵活应用,一举成功!

    面试共有九大测评要素,除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应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外还有仪容仪表、专业能力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所以提醒考生专研面试各大题型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外在形式。

    考官最先听到的是我们的敲门声,敲门声要清脆,三声,声音与声音之间要匀称。一般只用一个食指去敲门,声音会更清脆悦耳。听到“请进”后,进入考场。关门时要注意不要背朝考官,可以侧身关门,相对会给考官留下一个更舒适的感觉。进门后径直走向考生席旁,切忌摇摆,左右摇晃。走到考生席旁站稳脚跟后自信问好,切忌走过考生席问好。问好过程中,建议先张嘴发生“各位考官,大家好!”后鞠躬行礼。因为如果先行鞠躬行礼可能考官在整理资料未注意到考生礼仪,听问好后抬头却错过考生鞠躬行礼,而认为考生不懂礼貌,无辜丢掉相应分数。问好后切忌直接落座,应稍等3秒左右,因为考官可能会说“你好,请坐!”听到“请坐”后,回应考官“谢谢给位考官”。落座后不要乱动桌子上的任何物品,包括纸和笔,我们应该保持规范坐姿等待考官宣读面试引导语,在听引导语的过程中,应适时点头回应考官,以形成自然交流感但切记频繁点头。在这一过程中所说的所有话语都应清晰、洪亮,充分展现出考生的干练与自信。

    面试过程中“首因效应”非常重要,“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由于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它个性特征。而公职面试正是通过面对面的信息沟通和行为观察来评判应试者的内在素质和能力的一个过程。我们如果能够给各位考官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势必会加深考官后续对我们的认同感。那么如何能够给考官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的?一天足矣!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