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公务员面试主体分析法答题套路(公务员面试 主体分析法)
- ·下一篇文章:公务员行测阅读理解的技巧(行测文章阅读技巧)
2016年政法干警行测(2016年政法干警)
大多数考生都在准备2016政法干警考试备考工作,而申论是是很多考生眼中的拦路虎、大难题。想要备考政法干警申论考试,那么就要多积累时政热点,这样才能做好积累,在申论考试之中取得好成绩。华图教育专家为考生们及时跟进解读最新时政热点,让考生更立体的了解其中的内容,希望考生能够学习理解。
【背景链接】
近日网曝广西永福县一乡镇中心小学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划分班级,将成绩最差的学生“分配到最差的教室,配备代课老师”,有家长称之为“学渣班”。目前学校已整改。“学渣班”到底啥样?亲历者称,在班上,早退旷课、打架斗殴、抽烟、赌博、早恋、看黄色录像、偷盗等问题一大堆,最荒唐的是老师台上授课,学生桌下炒菜。(3月22日《北京晨报》)
光明网评论员评论:
从大量事实看,到底是自生自灭的“学渣班”还是用心良苦的“因材施教”,答案已很明白了。令人愤怒和诧异的是,事件被曝光已有半个多月,但至今除了教育部门责成学校整改外,无一人出面道歉,无一人被问责,而且“因材施教”这一极具讽刺性的理由再次被抛出。“学渣班”事件是打在义务教育脸上的一记响亮耳光,背后深层问题值得深思。
为了遮羞和卸责,一些部门和负责人常常拿“初衷是好的”来辩解。但借口就是借口,不可能颠倒黑白。自始至终,涉事学校坚称设立“学渣班”的初衷是照顾基础差的学生,即因材施教。但事实上,这些孩子已被无情抛弃。据亲历者讲,当年“差生班”差到全班60多人没一个考上高中的程度。如今“学渣班”问题一大堆,孩子能否升学倒在其次,未来人生谁负责?
“学渣班”为何深深刺痛了我们的神经?且不说《义务教育法》的明确规定,也不说教育部门的三令五申,单单就明明在功利思维下设了“学渣班”还硬着头皮找借口这一点看,公众就无法原谅。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应该给每个孩子一个平等学习的机会,而贴“差生”标签的做法,往轻处说是背离教育本质,往重处说是对生命的不负责。
涉事学校将学生划分三六九等的做法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且类似现象也非一时一地的个案,无论是“重点班”、“普通班”,还是“快、慢、中”班,虽然名字不同,但骨子里是一样的。在功利教育的路上走得太远了,都忘记了为何出发,一脚践踏了社会的底线公平还浑然不觉,还能说出“因材施教”的混账话,为人师表者良知何在?学校抛弃了教育的基本责任,严重失职、渎职,结果无人被问责,职能部门责任何在?
令人倍感沉重的是,不仅仅是学校和相关部门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孩子们,家长及社会何尝不是如此?按成绩分班也是很多家长的想法,试问哪个家长愿意让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接纳一个成绩很差、问题又多的学生?必须强调的是,越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学校和相关部门越要坚守公平底线,不要放弃每一个孩子。
若干年后,当那些在教室里炒菜的“差生”长大成人、走向社会,该如何回忆母校和童年?也许,隔着万千岁月,也能嗅到那一股股令人作呕的油烟味。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