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国考面试突发事件处理(面试题目遇到突发事件)
- ·下一篇文章:掌握方法攻破应用文写作难题的例子(应用文写作套路)
公务员面试真题2016(公务员面试精解高分突破十五讲)
公务员面试,一般是一天一套题或者半天一套题,能力考察无外乎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求职动机、言语表达的能力等主要测评要素,很多考生难免陷入僵硬教条式答题,容易变得模板化与套路化,其实,答题思路的作用就是帮助考生厘清答题要点,保证条理清晰,避免考生由于过分紧张而忽略答题要点,更避免犯方向性错误,而套路化答题在考官眼里就是千篇一律地答题。如何避免套路化答题呢,除了仔细审题、紧扣内容等这些基本要求外,公务员考试网建议考生们从细节处着手。
一、语言灵活,换汤不换药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同一个意思可以找到很多替代词语。比如很多考生喜欢说“考生下面开始回答第一题”,“考生第一题回答结束”,每道题答得像机器人报时似的,铿锵有力地提醒考官,试想一下,考官一整个上午得听多少遍这种提醒,那我们为何不换一种更像交流式的提醒语呢?比如“下面我谈一谈对第一题的看法”,“接下来,就第二题谈谈我的理解”,“对于第三题我是这么看的”,“最后,我回答一下第四题”……这些表达方式与前者表述同一个意思,但明显听起来较为舒服,更像考生与考官的交流,而不只是答题。
再比如,“领导在会上当众批评你,你认为是你领导不了解情况,对此你怎么处理?”按照答题思路,首先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要有阳光心态,这是许多考生回答的时候都不能正确规避的套路。那么同样的意思,我们就可以说,我会正确面对领导的批评,虚心听取,认真记录,不会当面质询和申明。这样回答,我们不仅可以去模板化,同时也让考官认识到我们处理问题的周密性,远远比一句冷静更能赢得考官的认可。
二、抓关键词,永远不离心
在应对计划组织协调能力题目时更应该注意抓关键词。
比如调研类题目,“现在社区领导想要了解老年人参加社会保障的情况,需要你做一个调研活动”,很多考生会按照答题思路答成套路,先表示信任,然后是制定计划、组织实施、事后总结,而忽略了此类题目的特定情境。这显然是不行的,必须抓住此题的关键词。此题中,“老年人”和“参加社会保障”是关键,是这个调研任务区别于其他调研任务的关键词所在,所以必须紧扣这俩关键词组织答案,比如在前期准备调研问卷的时候可以考虑细节,字体字号大点儿,题目设置简单点儿,尽量以纯选择题为好;再比如在问卷发放时,可以选在早晚老年人锻炼的时间段和地点发放,对于特殊情况的老人,安排志愿者帮忙解释和填写问卷;还有问卷的内容也是紧扣参加社会保障这个关键词来展开,这样一来,答题内容既充实又避免千篇一律了。
公务员考试网认为,避免套路化答题并不是困难的事情,考生们只要善于积累,多思考,勤于表达,以交流式答题来应对考场,就可以避免千篇一律。
>>>推荐阅读:点击查看更多面试辅导
>>>推荐阅读:2016年联考面试精品课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