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控烟措施和效果(论述目前中国控烟成效以及可能的原因)
华图教育为了方便各位参加西藏公务员考试的考生,特意整理了西藏公务员申论素材:中国式控烟已经沦为一个笑话,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2012年,国家八部委制定出台了《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至今,已实施三年并到了收官之时。然而报告却显示,对比规划要求的控烟目标,至今仍有多项指标未达标。截至目前,我国15岁以上成人吸烟率并未降至四分之一,仍近三成,吸烟者已达到3.16亿。从调查数据看,吸烟者中有 39.6%的人有戒烟意愿,这一比例远低于控烟先进国家。戒烟门诊就诊率低。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其中成功戒烟的比例仅有14.4%。最近五年中,我国烟民反而增加了1330万。
从报告披露的数据来看,三年控烟规划再次失败,多个指标没有达到标准,烟民总量不减反增。而这并非首次控烟失败,我国控烟工作成效一直不理想,长期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缔约十余年来,不仅未能履行控烟公约承诺,卷烟产量反而大幅度增加,因此遭到舆论的强烈批责,还被授予“脏烟灰缸奖”,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中国式控烟”已经沦为一个笑话,而之所以有如此惨淡的控烟效果,主要原因是受到既得利益的强力阻挠,许多行之有效的控烟措施,无法得以顺利实施,即便被通过的控烟政策,也没有被严格执行。控烟只是停留在口号里,难以落到实处,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导致我国控烟形势愈发严峻,给国民健康埋下非常大的隐患。
由于我国一直采取烟草专卖制度,且实行政企合一的模式管理行业,这就导致烟草业处于行政高度垄断格局,俨然是一个封闭式王国,完全由烟草公司控制行业的利益分配。控烟将影响到烟草业的收入,对于烟草公司而言,自然是不希望看到了,不合作亦在意料之中。显然,要废止不合时宜的烟草专卖制度,将烟草与普通商品一样管理,剥离烟草公司与专卖局的利益纠葛。
目前,烟草管理的政府机构国家烟草专卖局,与生产烟草的中国烟草总公司,乃是一个班子两块牌子。而烟草专卖局又是国家控烟领导小组的重要成员,对整个控烟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尚不完善的制度下,自然使控烟工作屡屡遭至杯葛,无法履行在签署公约时所做出的承诺。由此可见,要想打破控烟工作的僵局,迫切需要从国家控烟领导小组的成员构成方面着手,毕竟烟草专卖局作为国家控烟领导小组成员显然不太适合。
前卫生部长陈竺曾表示,控烟“需要继续完善立法,需要摒弃畸形的烟草文化,但最为关键的是能像抵制烟瘾那样,抵制黑色GDP的诱惑。”烟草经济虽然每年贡献了大量税收,但从社会整体情况来看,则是负效益,影响到亿万民众的身体健康,加重了医疗卫生负担,实则是得不偿失。因此,“中国式控烟”要勇于摆脱既得利益束缚,修改烟盒警示标志,加快推出控烟法律,全面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规定,并严格执行控烟条例,对违反规定者敢于开罚单。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