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文化传承与创新申论作文(坚持文化传承的事例)
- ·下一篇文章:广西公务员单位职位表2019年(广西公务员2019公告)
对于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的看法和建议(对于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的看法和认识)
【导读】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死刑的研究可谓深入骨髓,但是对于死缓制度的论述却被不少人所忽略,但在实践中,死缓制度的适用问题却十分值得我们关注。
一、死缓制度概述
死缓制度是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的简称,它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死缓不是独立刑种,是死刑的一个执行制度,它必须基于死刑而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死缓制度的适用条件有两个:罪犯应当判处死刑;不是必须立即执行。应当判处死刑是死缓适用的前提条件,指的是犯罪分子罪行极其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极大和犯罪情节特别恶劣,应判处死刑。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是死缓适用的实质要件。
死刑缓期执行有三种法律后果:“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二、我国死缓制度存在的缺陷
我国的死缓制度实施至今,巨大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笔者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主要就死缓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来具体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理论上存在缺陷,缺乏法理基础
1.适用条件上,“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与“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存在矛盾,且对于什么情况是“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规定不明确,这就使得其在具体操作上有一定的任意性,也容易导致各地判决的不平衡性和不公平性。
2.法律后果中,死缓期间关于故意犯罪的相关规定也存在问题。首先,我国现行《刑法》第五十条只是笼统规定了有无故意犯罪和重大立功表现的结果,对于故意犯罪没有明确区分故意犯罪的不同危害程度和相应的处理方法。其次,当故意犯罪和重大立功表现并存时如何处理的方法没有提到,也没有出现相应的司法解释来弥补这个疏漏,在实际适用中只能靠法官的自由裁量,但是笔者认为这个自由裁量权过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极容易造成司法混乱。
(二)在实际应用上存在的缺陷
1.在实践中,留有余地地判处死缓在事实、证据有缺陷的案件中往往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乏有为了不放走疑犯,又防止错杀而选择了留有余地地判处死缓的情况。例如云南大学生孙万刚涉嫌杀害女友一案中,由于证据疑点颇多,因此轻判了死缓,“等待日后有新证据能证明他无罪”。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一款第三项也规定了:“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证据是定罪的因素,因此证据是否充足只能决定是否定罪并不能影响是否适用死缓,且如果按照疑罪从轻,留有余地地判处死缓,显然与无罪推定原则相悖。可以说将“疑罪从无”变成“疑罪从轻”的留有余地,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侵害了当事人的人权,更可能是在放纵真凶。
2.对“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理解不同,造成在不同的层级、地区的法院、检察院之间,对于一些案情相似,犯罪嫌疑人情况类似的案子,甚至是同一个案子,往往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判决,也因此屡有对类似案件多次改判或抗诉的情况发生。例如:对于宋有福、许朝阳故意杀人案中,安徽省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行为情节严重,后果恶劣,应予以严惩,因而判处两被告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但是对于为什么判处死缓的具体理由并没有清楚说明。而阜阳市人民检察院则提出抗诉认为原判量刑畸轻,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也同意阜阳市人民检察院的意见,改判两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但是最高院又认为被告人的作案手段并非极其残忍,在主观上也是呈放任态度,属于“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情况,而又改判被告人死缓。
3.相关规定的不明确导致在实际适用中很多情况只能靠法官的自由裁量,但是这个自由裁量权过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极容易造成司法混乱。
死缓制度作为我国独创的一种制度,是适应我国国情,能有效限制死刑实际执行的一种方法,也是我国向废除死刑的一种过渡,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是我国的死缓制度还存在着不够成熟的地方,我们亟需完善《刑法》关于死缓制度的规定,这需要广大法学界的学者共同努力。
【例题】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
A.无期徒刑 B.25年有期徒刑 C.死刑立即执行 D.20年有期徒刑
【答案】A。解析:根据刑法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故本题答案为A。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