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题库 > 公考真题

    引言式申论标题(申论引言式开头万能)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6 17:53:34

    开头部分是申论文章写作的重中之重,做到观点明确,语言生动是考察考生能力的重要环节,下面中公教育中公教育专家就开头制胜法宝——引言式开头为大家进行具体介绍。

    一、引言式开头的构成

    (一)列举与主题相关的名人名言

    (二)对诗词进行解释或凸显重要性

    (三)结合材料,围绕主题介绍背景现状

    (四)对背景现状进行深刻分析

    (五)提出全篇文章的总论点

    二、名言选用

    (一)名言的作用

    名言警句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又能作为引子引出自己的议论、评价和感受,开拓思路,达到进一步论述的目的,为下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作文的重要一环。

    (二)名言的分类

    1、领导人讲话

    如:习近平:“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2、古典诗词

    如:

    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 欧阳询《艺文类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俗语、谚语

    如: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撸一撸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三)示例

    增强民族自信 重建节日文化

    无论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还是“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都是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描写,现代人在过节时都会信手拈来,吟诵几句。可见,传统节日已成为了文化传承的载体。但是,近年来传统节日出现了“淡化”和“异化”等诸多问题,不仅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也严重危害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究其原因是国人在传统文化方面普遍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致使文化自信心下降。因此,要想重建传统文化就需须增强民族自信。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