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优秀的申论范文(申论大作文论点)
- ·下一篇文章:发展旅游经济的申论(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增强主动创新意识(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申论题库】申论每周一练:加强主动创新 突破核心技术
参考答案:
当前华为风波中可以看出,在不少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这一“最大隐患”,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核心技术跟基础领域研究密不可分,但是基础理论的突破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往往需要二三十年的持续努力才可能达成。只有突破基础理论,才可能掌握核心技术。
【开头联系材料内容和时政,指出基础理论在核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基础理论的突破和掌握,关键靠人才,我们当前在基础研究领域更注重购买设备,不重视人才激励。这是对人才的不尊重。软件核心技术突破和基础理论突破是需要仪器设备的,但更需要人才。只有先进设备,没有一流人才,不可能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有一流的人才,即使使用简易的设备,也可能实现核心技术和基础理论突破,搞成“两弹一星”就是最好的例证。另外,学术风气浮躁、急功近利、学术腐败等问题,也不符合几十年如一日的基础科学研究规律的。
【问题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基础理论突破的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研究有其自身规律,耐心投入方有产出,这就需要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人员能够耐得住寂寞。科学家往往坐了几十年冷板凳,才振翅高飞、一鸣惊人。但如果只盯着一鸣惊人,一味拿短期绩效当作考核标准,就会导致部分科研人员紧盯“短平快”项目,不敢去碰一些有原创性、能带来重大突破但风险大、周期长的课题。而后者恰恰是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所亟需的。
【原因分析,承接上文的人才分析,指出基础研究需要人才耐得住寂寞。】
欲速则不达,只有把基础打得更扎实,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才能变得更强。这需要我们更加尊重科学规律,为醉心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创造更多宽松环境,继续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考核评价机制,让他们有“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自由、激情,而无后顾之忧。比如,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更持续、长远的规划与支持;加快改革对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聚焦原始性重大创新、引领性前瞻研究;落实首席科学家制度,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资源支配权等等。
【对策措施,指出当前做好基础研究需要采取的对策措施。这部分可以分条谈,也可以整体谈。具体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科技创新的赛场上,只有在基础理论这个根基上努力,在这方面加大人才投入,才能真正在科技创新领域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建立科技的新高地。
【结尾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形象指出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和观点。】
部分来源:
兰州日报:让醉心基础研究者能“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作者 陈芳 董瑞丰
人民日报: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力求突破——把创新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