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申论 抗疫(抗疫申论范文30篇背诵2020)
- ·下一篇文章:新农村建设又一“巨作”(浅谈新农村建设)
江苏省2007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答案(2007年江苏省考行测a)
2007年江苏省录用公务员考试
公共基础知识(C类)试卷
答题说明:本试卷第1-50题为客观题,请在客观题答题卡上作答。材料处理题为主观题,请在主观题答题卡上作答。请注意:考生必须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做题,在试卷上作答或在答题纸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1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涂黑所选答案项的信息点,在试卷上作答—律无效。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D.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十一五”期末,全国人口总量(不含港、澳、台)控制在
A.14.5亿人以内 B.13亿人以内
C.13.6亿人以内 D.15亿人以内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说明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直接经验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人的认识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是
A.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B.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C.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D.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5.为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将普遍实行
A.医疗保险制度 B.公费医疗制度
C.免费医疗制度 D.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6.下列关于某工程投资数的表述,正确的是
A.2007年度总需投资3000万元 B.截止2007年底总需投资3000万元
C.2007年底总需投资三千万元 D.截止07年底总需投资三千万元
7.下列选项中,采用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是
A.法国、瑞典 B.瑞士、美国
C.中国、越南 D.韩国、荷兰
8.关于行政诉讼审判人员的回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B.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
C.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
D.当事人对回避决定不服的,可以上诉
9.甲公司购买乙公司电脑10台,应付款5万元。因甲不能付清全部货款,乙表示只要甲支付4.8万元即可了结。乙的行为有效,这体现的民法原则是
A.平等原则 B.意思自治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10.张某和李某约定设立“金达服装有限公司”,两人认缴的出资额之和不得低于
A.3万元 B.5万元 C.10万元 D.50万元
[1][2][3][4][5][6][7][8][9][10] ... 下一页 >>
相关文章:
第1篇 考事业单位面试题(事业单位面试常考题型) 作者:admin
由于大家的心理等原因,每年的面试考场上还是有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与回答,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十大囧事。看看备考中的你会不会也曾有过这样的囧境呢。十大囧事第十名:超女也考事业单位“各位评委好,我是1号选手!”面试考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好,而且大多数是女生这样说。初听只觉得别扭,但说不清别扭在哪,仔细一琢磨才发现,原来就别扭在这“评委”和
第2篇 综合分析面试万能的开头(综合分析面试题开头结尾) 作者:admin
从以往的公考面试可以看到,综合分析能力的测查要素一直都是面试中的重点考察,因此把握好综合分析这类题型的作答,对于想要取得面试高分的同学来说,至关重要。再加上目前面试已经进入了3.0时代,不像面试1.0时代和2.0时代,只需要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有一些内容即可,而目前的面试3.0时代要求不仅仅是外在得体、表达流畅,更
第3篇 帮我普及一下玉米(玉米了解) 作者:admin
公考常识3000问豪华升级版:公务员常识40000问3000问在手公考常识不再发愁!2016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常识判断篇高分必备常识判断是每年多省公务员考试不可回避的专项,也是考生备考最难把握的,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时政等多方面。考生经常抱怨备考抓不住重
第4篇 人文关怀申论作文(人文关怀新举措) 作者:admin
[提出观点]人文关怀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中亟待弥补的短板。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将带来全面、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必然带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乃至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权威论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
第5篇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心论点(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admin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